月有阴晴,皆是圆满

初三作文 作者:摆烂小雨

我总在不同时刻与月亮相遇,每一次相见,都读懂它不同的模样。

幼时夏夜,外婆会搬张竹椅坐在院中,我趴在她膝头看月亮。那时的月亮是圆的,像外婆刚蒸好的糯米糍粑,裹着一层温柔的光晕,洒在青石板路上,连墙角的蛐蛐儿都似在月光里打滚。外婆指着月亮说:“嫦娥住在上面,还有只捣药的玉兔呢。”我便睁大眼睛使劲望,总觉得能看见玉兔的长耳朵,连带着月亮也成了藏满故事的糖,甜进童年的梦里。后来外婆走了,每当我再看见圆月,就像又听见她的声音,原来月亮是时光的邮差,把思念悄悄藏在清辉里。

上学后,我常在窗边遇见弦月。有时是弯弯的上弦月,挂在教学楼的檐角,像老师批改作业时用的银钩,勾着傍晚未散的霞光;有时是浅浅的下弦月,陪我在台灯下写作业,月光透过玻璃落在练习册上,和笔尖的影子叠在一起,成了深夜里最安静的陪伴。有次考试失利,我坐在操场角落发呆,抬头看见一弯残月,像被咬过一口的饼干,却依旧努力散发着微光。忽然就懂了,月亮从不是只有圆满,就像成长路上总有挫折,可残缺的月亮会慢慢变圆,跌倒的我们也能重新站起。

去年中秋,我和父母在外地旅行,没能回家团圆。那天晚上,我们在江边散步,江面上漂着细碎的月光,像撒了一把星星。爸爸指着月亮说:“你看,不管在哪儿,我们看见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我掏出手机给爷爷奶奶打视频,屏幕里,他们院中的月亮正悬在老槐树上,和我们眼前的月亮一样圆。那一刻突然明白,月亮是无形的纽带,就算隔着千山万水,只要共同望着它,就像彼此在身边,团圆的意义,从来不是身处一地,而是心在一起。

如今我见过更多月亮的模样:春夜里的月亮带着花香,夏夜里的月亮裹着蝉鸣,秋夜里的月亮映着桂影,冬夜里的月亮覆着薄霜。它有时明亮,有时朦胧,有时圆满,有时残缺,可每一种模样,都有独特的美好。就像我们的人生,有欢笑也有失落,有相聚也有别离,可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才拼凑出完整的生活。

月亮从不追逐太阳的光芒,只在自己的轨迹里,温柔地照亮黑夜。它教会我,不必强求事事圆满,残缺也是另一种美好;不必害怕独自前行,总有一束微光为你照亮方向。往后的日子里,我还要继续与月亮相遇,在每一次阴晴圆缺里,读懂生活的诗意,也读懂属于自己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