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

三年级作文 作者:薇曦曦

黔山深处的野风裹挟着云雾穿行时,总能看到一丛丛带刺的灌丛倔强地攀附在岩缝间。它们棱角分明的枝条如同天然铠甲,密布的尖刺像是守护宝藏的卫士,而那些暗紫色的小花就在这粗粝的保护下悄然绽放。这便是刺梨——大自然用矛盾笔法勾勒出的生命图腾。

初次遇见它是在外婆家的后院。孩童时的我总爱赤脚奔跑在田埂上,却被突兀伸出的荆棘划破脚踝。正当疼得龇牙咧嘴时,老人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过我的伤口:“莫恼这刺,它护着世上最甜的果子哩。”暮色里,她戴着竹编斗笠,枯枝般的手指灵巧地拨开尖刺,摘下几颗浑圆的果实塞给我。咬破坚硬外壳的刹那,酸甜的汁水迸发而出,山风都染上了清冽的气息。那时方知,所有的锋芒不过是温柔的前奏。

刺梨的生长恰似人生的隐喻。它扎根于贫瘠的石灰岩地带,根系穿透石缝汲取微薄的水汽;叶片终日与狂风博弈,叶缘被撕扯成锯齿状仍不肯低头;就连开花也要在烈日炙烤下完成授粉。可就是这般严酷的环境,反而催生出奇迹般的营养富集区——维C含量远超柑橘十倍不止。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尖刺,实则是对抗逆境的智慧结晶:既抵御食草动物的侵袭,又减少水分蒸发,更在枝干间织就一张光合作用的高效网络。

记得某个旱季随父亲进山采药,正午的骄阳把石头晒得发烫。忽然发现岩壁缝隙里探出一株刺梨,根部早已适应了缺水的环境,茎秆却依然挺拔向上。父亲说这是苗族人眼中的“仙果”,灾荒年间曾救活整个寨子。剥开布满棘刺的外皮,晶莹的果肉仿佛凝固的月光,入口时的清甜带着草木根须的力量,那是大地深处的生命之泉在舌尖涌动。

如今漫步超市货架,精致包装的进口水果琳琅满目,却再难寻到带着泥土芬芳的野生刺梨。偶尔在农家乐见到玻璃罐里浸泡的刺梨酒,金黄的液体沉淀着岁月,让人想起深山里那些默默结果的老树。它们不需要温室呵护,不在温室中娇贵生长,只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用带刺的温柔书写生存诗篇。

夕阳给群山镀上金边时,我常驻足观赏路边的刺梨丛。晚风掠过,万千细刺沙沙作响,像是大地发出的低沉絮语。这些不被驯化的野性生命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从不畏惧伤痛,生命的丰盈往往藏在自我保护的锋芒之后。当我们学会与世界的棱角和解,便能尝到生活馈赠的最甜美果实。

返回列表

上一篇:地缚少年花子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