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任

初一作文 作者:玛卡巴卡晚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认为,恻隐之心对应着“仁”。什么是"仁”?我们又为何要以恻隐之心修"仁”?又而什么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难道仅仅只是我们所认为的恻隐之心吗?

恻隐之心出于爱人,故而有“仁爱”一说。正如左拉所说:“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同爱一般,恻隐之心也是永恒的、不灭的。“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与生俱来,指引我们行善。

进而,侧隐之心就变成了一种人生态度。有了恻隐之心,我们便有了济世情怀。恻隐之心告诉我们“达则兼善天下”,要我们“不加害、不纷争、不跋扈”,这便是修炼仁心。正是蔺相如为相,以恕人之心感化廉颇;也是克雷蒂安身居高位不计前嫌,重用曾经政敌。此谓“恕”,由侧隐而生,乃成仁之道也。

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鲍叔牙不妒管子才能,不顾其曾经政治立场,向齐桓公举荐他;韩信能忍胯下之辱,亦能恕当日之仇,反封那人围观;刘备不嫌诸葛亮无礼,仍愿三顾茅庐,拜之为相。正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能将“恕”字奉行好一生,便离成仁不远了。怪不得孔老夫子以“恕”教育子贡,要终身行之。

既要恕人,更要恕己。“恕己”,就是放下。学会放下对人的偏见,放下执念,放下对自己的偏见,原谅自己,拥抱纯真的自我。由人及己,才能达到“恕”的最高境界。恕人者宽厚,恕己者更添一分豁达,正如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仍忧朝堂之事,并不颓废,此真大仁也。如马克吐温所言,紫罗兰把香气留在了那踩扁了它的脚跟上,这就是宽恕我们以恻隐之心行善,以恕人之心处世,是无需理由的。大爱无言,热心民众潘寿法于火场中力挽狂澜,救出三名孩子,动机就是简简单单的“见义勇为“四个大字。这就是生活中的仁者啊!

只需怀着恻隐之心,坦荡做人,便是所谓的“成仁”了。爱人,爱己,爱世界。彭沙尔有句话说的好:"为了爱,我们才存在。"世界,便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爱。

我们生而有恻隐之心,我们生而可以成为仁人。在他人需要关怀时撤下雨露,让生命的乐章生生不息,这才是仁啊!

返回列表

上一篇:开窗

下一篇:“爱”和“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