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初二作文 作者:麻辣酸菜鱼

初读《朝花夕拾》,以为不过是鲁迅对过往琐事的回忆;再读,却似穿越时光,与先生一同经历那些欢笑与哀愁,于细微处洞察社会百态,感受人性的复杂与温暖。

《阿长与〈山海经〉》里,阿长这个保姆形象跃然纸上。她睡相不好,规矩颇多,还有许多迷信的举动,着实让童年的鲁迅心生厌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人,却为鲁迅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那本“最为心爱的宝书”,不仅承载着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更饱含着阿长默默的关爱。这让我看到,在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粗俗的人,内心却可能藏着无尽的善良与温情。我们不能仅凭外在和一时的印象去评判他人,也许在不经意间,他们会给予我们最珍贵的东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鲁迅童年的两个天地。百草园是他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有有趣的捕鸟游戏。在这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里,鲁迅尽情地释放着童真。而三味书屋则是他求学的地方,虽然有严格的先生,但也不乏乐趣。寿镜吾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却又不乏慈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从自由玩乐到规矩学习的转变,却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些在田野间奔跑、在课堂上求知的日子,无论何时回忆起来,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成长或许意味着要告别一些自由和随性,但也会让我们收获知识和智慧。

《藤野先生》则展现了鲁迅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经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他认真批改鲁迅的讲义,纠正他的解剖图,关心他的学习。这份跨越国界的师生情,令人动容。然而,鲁迅在课间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麻木地围观同胞被杀害的场景,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决定弃医从文。他意识到,医治人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医治人的灵魂。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努力奋斗。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而应该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

《朝花夕拾》中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五猖会》里,鲁迅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要求背《鉴略》,那种兴奋被瞬间浇灭的痛苦,让人感同身受。这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无常》通过描写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讽刺了人间的虚伪和不公。这些篇章让我看到了旧时代的黑暗和腐朽,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合上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朝花夕拾》就像一面镜子,既映照出鲁迅个人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残酷的现实;既有温暖的人情,也有冷漠的世态。我们应该学会在回忆中汲取力量,在现实中坚守理想,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以坚定的信念追求人生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