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
王嘉宁曾说过:“‘读万卷书’是一个原生动力,它会给你无穷的能量,同时它可以帮你书写你最精彩的人生之书。”沈从文的《边城》即是这样一本书。
沈从文的文笔是细腻的,他用极其特色的文字为我们留住了永远的湘西茶峒。“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各处飘着,上了白塔,到了船上,仿佛飞窜过悬崖半腰,去摘虎耳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的。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做伞。”我得不得不佩服沈从文科幻般的想法,叶子怎么可以做伞呢?人怎会飞呢?“张耳听听,便可听出远处鼓声已较密,从鼓声里使人想到那些极狭的船,在长滩中笔直前进时,水面上画着如何美丽的长长的线路!”端午节的赛龙舟、呐喊声、鼓声砰砰作响,各处都响着庆祝的小鞭炮。湘西小城的赛龙舟十分热闹,但我已经很多年没看过赛龙舟了,时代变了,很多传统风俗和非遗也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眼,这一段文字让我想起幼时看的赛龙舟…
读完《边城》中的《萧萧》,我的内心百感交集。萧萧是不幸的,十二岁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做了童养媳,但幸运的是她的婆家待她不错,给了她一个学生梦。生活在现代的我感到十分庆幸,但封建社会的风俗让我感到十分不公,“裹小脚、童养媳,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明明女孩也是人,凭什么要被他人定义。文中的萧萧是愚昧的,但愚昧后面的善良本性是掩盖不了的。如果萧萧生活在现代,那么她那个女学生的梦想,或许真的会实现吧!
“这座边城,是翠翠心灵的归宿,她一直留在溪边无尽地等待”,《边城》里的亲情亦或是爱情都是美的,美在真,美在善。老人和外孙女翠翠之间亲情是温暖的,天保与傩送在面对同一个爱的人展现的手足情,傩送对翠翠的爱情是感人的。马晓利写《边城》导读中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凡事都若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若宿命的必然”。善良的老人死了,仗义的天保溺亡,深爱翠翠的傩送出走了,老人掌了五十年的船也被冲走了,家中的黄狗也不见了。傩送说:“我尚不知我应当得座碾坊,还是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得一只渡船!”《边城》读完了,可我过了好久,才从文章里走出来,“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人却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如果翠翠能够大胆追求自己的爱,那么也许这个故事就不会是悲剧。翠翠的结局是安排好的,我们有些人也是,如果我是翠翠,我会踏上寻找傩送的路。如果你一直犹豫不决,等到终于下定绝决心,已经到了谢幕的时候了。所以如果像翠翠一样犹豫不决,那么最后你会失去所有。
边城中没有极其鲜明的人物,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甚至纯真的爱情也是刚刚萌发的。一切都是淡淡的,如烟,如雾,散入岁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座边城,它既是我们的枷锁也是我们的归宿。我希望,我能在自己的边城里不断寻找,而不是无妄地等待,任命运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