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照亮未来的路
《红岩》以重庆解放前夕的地下斗争为背景,刻画了江姐、成岗等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他们在潮湿阴冷的渣滓洞、白公馆中,面对酷刑与死亡威胁,始终坚守信仰,用顽强意志与敌人抗争。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对我们当代初中生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红岩》中的信仰之光,为我们拨开成长迷雾。江姐被捕后,敌人用竹签穿透她的十指,妄图撬开她的嘴。面对剧痛,她紧咬牙关,这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让她在黑暗中始终看清方向。反观当下,不少初中生在学业选择、兴趣培养上感到迷茫。江姐的故事启示我们:当内心树立远大理想,脚下道路自然清晰。就像北斗卫星团队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却怀着“让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信念,突破技术封锁,在星辰大海中标注中国坐标。《红岩》中的坚韧之魂,为我们锻造无畏品格。许云峰被囚禁时,敌人用饥饿、寒冷、潮湿消磨他的意志。他在阴湿的地窖里,用被锈铁钉划破的手指,在墙缝中抠出碎石,悄悄刻下“永不动摇”四个血字。这种在绝境中依然保持的坚韧,让他在敌人面前如钢铁长城。我们虽不必经历牢狱之苦,但升学压力、兴趣培养中的挫折同样需要坚韧的品质。正如马拉松运动员在赛程中不断克服“撞墙期”,才能抵达终点,唯有在困境中坚守,方能淬炼出真正的意志力。《红岩》中的奉献精神让我们学会责任担当。成岗在印刷《挺进报》时被捕,明知即将面临死亡,仍将最后一期报纸藏在棉衣夹层里。他用生命守护的不是几张薄纸,而是革命的火种。志愿者们在抗疫一线守护社区、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这些新时代的“成岗”们证明:当我们将个人命运与时代使命相连,生命的价值才能真正彰显。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红岩》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当我们读着“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狱中诗,看着革命者用草根树皮制成的五星红旗在牢房飘扬,便能懂得:青春的价值不在于岁月的长短,而在于为理想燃烧的温度。我们应当接过这份精神火种,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路,用坚韧之魂书写担当,在奉献中绽放青春最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