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生命中的第二个太阳

初一作文 作者:幸福请降临在思思手中

阿赫玛托娃在安魂曲中写下:“友谊对于我们,犹如星星对于黑夜,虽然不是特别明亮,但永远无法被湮灭。”而我要说,真正的友谊,是生命中的第二个太阳——它不似血缘那般与生俱来,却以选择的重量,照亮我们独自穿行世界的旅程。

那年深秋,梧桐叶落满校园的小径。我因父亲工作调动,像一棵突然被刨出土地的植物,被移植到这所陌生的南方中学。浓重的口音成为无形的墙,我困在无人听懂的自言自语里。课间独自靠在走廊尽头,看同学们三五成群,感觉自己像误入他人宴席的局外人。

直到那个雨天的午后。

我忘了带伞,站在教学楼门口,望着密密的雨帘发呆。这时,一把蓝色的伞轻轻移到我头顶。“一起走吧。”一个清亮的声音说。转头看见一双含笑的眼睛,是坐在我后排的女生,叫林知雨。

那把伞很小,我们不得不紧挨着走。我闻到她身上淡淡的墨水香,听见雨点敲打伞面的声音,像心跳的节奏。到她家巷口时,她的右肩已经湿透,而我的身上几乎没沾到雨水。

“明天见。”她把伞塞到我手里,转身跑进雨中。我握着还有她掌心余温的伞柄,站在巷口久久不动。那一刻,冰封的世界仿佛裂开了一道缝,阳光照了进来。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她带我熟悉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老街,告诉我木棉什么时候开花,哪家的双皮奶最香甜。我教她解复杂的数学题,和她分享北方雪原的辽阔。我们在操场上散步,谈论着遥不可及的梦想和微不足道的烦恼。友谊就像悄然生长的藤蔓,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爬满了青春的围墙。

然而,再美的乐章也会有变奏。高二分科,她选文,我选理。教室隔了三层楼,仿佛隔着一个世界。新的班级,新的朋友,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偶尔在走廊相遇,也只是匆匆一笑。我隐约感到有什么在改变,像退潮的海水,留下空旷的沙滩。

直到那个为我挺身而出的下午。

班里传言我靠关系才当上学习委员,窃窃私语像蛛网般粘在空气里。我装作不在意,心却像被针扎般细密地疼。一个周五的班会,终于有人公开质疑。我站在那里,脸烧得发烫,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发不出声音。

“我可以证明,”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是凭实力当选的。”林知雨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叠资料——是我帮她整理的笔记、修改的作文,还有我们一起讨论的数学题。“这些是她帮助过我的证明,”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一个愿意无私帮助别人的人,难道没有资格当学习委员吗?”

教室安静下来。我望着她,泪水模糊了视线。原来,她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我,在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放学后,我们又走在那条种满梧桐的小路上。秋风吹过,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

“我以为……我们疏远了。”我轻声说。

她笑了:“友谊不是要天天在一起,而是即使不在一起,心也从未远离。就像星星,白天看不见,但它一直在那里。”

我恍然大悟。友谊不是藤蔓,必须紧紧缠绕;它是两棵独立的树,在地下根须相连,共同迎接风雨,各自向上生长。

如今,我们相隔千里,在不同的城市继续求学。偶尔视频,常常留言,不一定及时回复,但知道对方一直都在。就像第二个太阳,即使被地球遮挡,它的光芒依然在宇宙中穿行,在需要的时候如期而至。

友谊的真谛,不在于朝夕相处,而在于灵魂的相互认领。它是生命赐予我们的第二次日出,让我们在独自前行的路上,永远保有被照亮的权利。当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这份由选择缔结的羁绊,会成为心底最温柔的磐石——任潮来潮去,它自岿然不动,以恒久的温暖,见证着我们也成就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