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舍身取义之思辨

高一作文 作者:念雨诗

‌‎ 在历史的长河中,“舍生取义”一直是熠熠生辉的精神灯塔。古人秉持着这份信念,在生死抉择间毅然赴义;而反观当下,现代人却对“舍生取义”这一概念愈发模糊,空喊口号者众,付诸行动者寡。古今舍生取义观念的对比,凸显了现代人实际行动的缺失,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家国大义,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战国时期,屈原面对楚国的衰败,虽遭谗言流放,却始终心系祖国。他不愿看到楚国沦陷,最终投江自尽,以死明志,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正义的坚守。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兵败被俘后,坚决拒绝元朝的劝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从容就义。他们的行为,是舍生取义精神的生动写照,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 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对舍生取义的观念逐渐淡化。在面对一些需要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正义之事时,很多人选择了退缩。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一些空洞的言论,表达对正义的向往,但却没有人愿意真正站出来付诸行动。比如在一些见义勇为的事件中,很多人害怕惹祸上身,不敢伸出援手,导致一些正义之举难以得到及时的实施。这种现象反映出现代人在舍生取义方面的实际行动严重缺失,只停留在口头上,而缺乏真正的勇气和担当。‌‎

‌‎ 我们不能让舍生取义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逝,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思想到行动进行全面转变。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弘扬舍生取义的传统美德,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种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宣传等多种方式,培养人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其次,要鼓励人们在实际行动中践行舍生取义的精神。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保障机制,为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让人们敢于去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舍生取义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舍生取义的壮举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而现代人对舍生取义观念的淡漠和实际行动的缺失,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应重拾舍生取义的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让这一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