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小疑问 我们该追什么才快乐?

初二作文 作者:蚊子W

晚上十点 好多写字楼的灯还亮着 格子间里敲键盘的声音一阵接一阵 屏幕的蓝光映着大哥哥大姐姐没精神的眼睛 三公里外的热闹商圈里 奢侈品店的灯光把限量款包包照得特别显眼 电子屏上一直跳着“买东西就是对的”这样的话 街角的便利店里 刚上完夜班的环卫工叔叔攥着皱巴巴的零钱 买了一份加热的便宜盒饭

这三个不一样的画面 就像用三棱镜折射阳光能看到彩色光一样 能让我们清楚发现一种生活现象 要是大家都觉得“有价值”就等于“值多少钱” 把“好好过日子”变成“只忙着干活赚钱” 我们就像在霓虹灯的迷宫里迷了路 慢慢忘了人本来该怎么开心生活

以前有个叫马克思的人 在一本书里写过“商品拜物教” 这话就算过了两百多年 现在听着还是很有道理 在这种生活现象出现之前 人们干活和“有价值”的关系特别简单 铁匠打铁 是为了做农具让农民伯伯种更多庄稼 织女织布 是为了缝衣服让家人冬天不挨冻 说书人讲故事 是为了把老祖宗的经验告诉大家 让邻里之间互相帮忙

那时候干活 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 是能创造快乐的事 就像古希腊的工匠在陶罐上画花纹 不只是做一个装东西的罐子 更是在表达自己觉得美的东西 可后来这种简单的关系被打破了 铁匠打出来的铁器 不再只给农民伯伯用 而是要运到市场上卖 能卖多少钱成了衡量铁器好不好的唯一标准 织女织的布 不再只给家人做衣服 而是要符合工厂的要求 能织多少布成了判断织女干得好不好的关键

我们总盯着橱窗里那些被说成“幸福必须有”的东西 比如限量的包包 很贵的房子 高端的旅行 却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它不用花一分钱 却能照亮每个睡不着的人的窗户 让大家心里觉得安静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好多广告会说“有这款手表才算成功” 社交媒体上有人说“没去过这家餐厅就是跟不上大家” 我们跟着这些声音不停买东西 赶潮流 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就越快乐 可等到衣柜里塞满穿不完的衣服 银行卡里存着为了还房贷攒的钱 心里的空落落却没被填满

就像有个故事里的“饥饿艺术家” 他给观众表演饿肚子 可时间久了 没人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自己也分不清 自己是在“表演饿肚子” 还是真的“希望有人懂自己” 我们有时候也像这样 在追着“值钱的东西”跑的时候 慢慢忘了真正的快乐是什么——不是标价签上的数字 而是陪爸爸妈妈吃一顿热乎饭的温暖 是安安静静读一本好书的投入 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时 眼睛里闪着的光

当然啦 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 想买什么很快就能买到 手机 电脑这些新东西也越来越好用 这都是这种生活现象带来的好处 可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 它也让我们习惯了“算值多少钱” 慢慢忘了去感受生活里那些不用花钱的意义

或许我们可以偶尔停下脚步 问问自己 我买这个东西 是真的需要它 还是因为别人说我需要 我现在过的日子 是我自己想过的 还是别人说“该这样过”的

橱窗里的灯总有熄灭的时候 可天上的月亮会一直挂着 等我们学会在“东西值多少钱”和“生活有什么意义”之间找到平衡 就能在这样的生活里 守住让自己真正开心的东西 那些不用花钱 却能记一辈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