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
推开那扇熟悉的铁门,一阵槐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我站在母校的操场上,望着那栋褪了色的三层教学楼,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记得刚入学时,我紧紧攥着妈妈的衣角,死活不肯松手。是班主任李老师蹲下身来,用她温暖的手擦掉我的眼泪,轻声说:"别怕,学校就是你的第二个家。"她的眼睛弯成月牙,鬓角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从那天起,我真的把这里当成了家。
教学楼西侧的那棵老槐树,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春天,淡黄色的槐花落满石阶,女生们总爱捡起来串成手链;夏天,浓密的树荫下,男生们追逐打闹,汗水浸透了蓝白相间的校服;秋天,金黄的落叶被我们夹在课本里当书签;冬天,光秃秃的枝干上挂满冰凌,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六年时光,树下的石凳被磨得发亮,那是我们年复一年坐着读书留下的痕迹。
最难忘的是三楼拐角处的教室。斑驳的黑板上还留着没擦干净的数学公式,阳光透过窗户,在课桌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我仿佛又看见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粉笔灰沾满了她的袖口。她总说:"这道题我再讲最后一遍。"可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讲上五六遍。后排靠窗是我的座位,桌角上还刻着歪歪扭扭的"毕业快乐"四个字,那是离校那天,同桌小美用圆规偷偷刻下的。
操场东边的梧桐树下,埋着我们的"时间胶囊"。六年级毕业前夕,全班同学把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装进铁盒,郑重其事地埋在一米深的地下。记得当时大家争着往里面放东西:小胖放了一枚游戏币,班长放了她最爱的蝴蝶结,我放了一张全班合影。我们约定十年后再一起回来挖出来,不知道那些字迹是否已经褪色,那些秘密是否还值得守护。
夕阳西斜,放学的铃声突然响起。我看着一个个蓝白身影欢呼着冲出教学楼,就像当年的我们。他们不知道,在这个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藏着我们那一届学生最珍贵的记忆。教学楼墙上的爬山虎又长高了一截,而我们的童年永远定格在这里,像标本一样鲜活。
走出校门时,我回头望见校门口"育才小学"四个鎏金大字依然闪闪发亮。突然明白,母校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永远站在原地,目送着一批批孩子长大远去,又随时准备拥抱归来的游子。那些飘落的槐花、斑驳的黑板、深埋的信件,都是她给予我们最温柔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