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之曲,伴我青春

初一作文 作者:用户822450

每当我拨动古筝的琴弦,那些流转千年的音符便如清泉般涌出,漫过我的指尖,浸润我的灵魂。音乐于我,从来不只是耳朵的享受,而是精神的栖息地,是情感最深邃的表达。无论是《高山流水》的巍峨清远,还是《渔舟唱晚》的悠然自得;无论是电子音乐的迷幻跃动,还是流行音乐的直抒胸臆,每一种旋律都在我的生命里留下独特的印记,让平凡的日子熠熠生辉

记得第一次挑战《战台风》时,我的手指几乎在琴弦上败下阵来。这首曲子气势磅礴,快板段落如狂风骤雨,轮指、扫摇、急板交替,对指力和节奏都是极大的考验。我反复练习,可每到高潮部分,手指总是不听使唤,琴音凌乱如散落的珠子。

那段时间,我每天放学后直奔琴房,指尖磨出了茧,甚至隐隐渗出血丝。老师见我执拗,轻声说:“筝曲如人,急躁不得。你得先听懂它的呼吸,再让它听懂你的心跳。”于是我不再机械地重复,而是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狂风肆虐的码头,感受风浪的咆哮与平息。渐渐地,我的手指不再僵硬,琴音开始有了生命。

终于,在一次演出中,我完整地奏响了《战台风》。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台下掌声雷动,而我却恍惚听见了千年前那位作曲者在风浪中的呐喊。那一刻,我明白,音乐不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共鸣。

我的古筝摆在书房靠窗的位置,那里阳光最温柔。清晨,金色的光线斜斜地洒在琴面上,二十一弦泛着细碎的光,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微风偶尔撩动窗帘,送来院子里的桂花香,而我的指尖正轻轻拨弄《春江花月夜》,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月色朦胧的江畔。

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奖状和考级证书,记录着我与古筝相伴的岁月。最旧的那张已经泛黄,是我十岁时考过的五级证书,照片上的小女孩扎着马尾辫,笑得腼腆。如今,我已能驾驭《彝族舞曲》的欢快、《临安遗恨》的悲壮,甚至尝试自己改编流行曲目。每一次进步,都让这间小小的琴房成为我最温暖的记忆宫殿。

音乐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总能精准地捕捉我的每一种心情:孤独时我会弹奏《寒鸦戏水》,让那清冷的泛音陪伴自己,仿佛寒夜里的星光;快乐时指尖流淌出《丰收锣鼓》,欢快的节奏让整个房间都跳跃起来;思念时《梅花三弄》的悠远旋律让我想起远方的亲人,琴音如信笺,载满未说出口的牵挂。

我也爱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写作业时放轻音乐,让思绪如溪水般流畅;跑步时听电子乐,节奏带动脚步;难过时戴上耳机,让周深的《光亮》治愈所有阴霾。音乐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总能调配出最适合当下心境的色彩。

学筝十年,它给予我的远不止弹奏的技巧“耐心与坚持,每一首高难度曲目,都是无数次练习的累积,就像人生,没有捷径可走;敏锐的感知力,我能从风声、雨声、街角的喧闹中捕捉到音乐的影子;表达的自由,当语言无法传递的情感,琴弦可以。

如今,古筝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清晨,我用《茉莉芬芳》唤醒一天;夜晚,以《平湖秋月》安抚躁动的思绪。音乐让我的世界不再单调,它像一束光,照亮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生命是一幅画卷,音乐就是其中最灵动的笔触,而古筝的弦音,则是穿越千年依然清澈的回响。在这喧闹的世界里,我很庆幸,有一方天地,能让灵魂在琴声中安静地栖息。

返回列表

上一篇:我的爸爸

下一篇:夜晚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