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见好就收才是好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那贪婪就像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被填满。自作聪明者常常不知满足,贪心犹如熊熊烈火般剧烈燃烧,最终把自己逼上了死路。而知足者,能将温饱无忧视为幸事,把无病无灾当作福泽。知足常乐,这是一个人在细细咀嚼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之后,才彻悟出来的道理。
富翁家那只可爱的爱尔兰名犬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富翁在电视台发布了一则启事,上面写着:有狗丢失,归还者得赏金1万元,还配有一张小狗那萌萌的彩照。一时间,送狗者如潮水般络绎不绝,可都不是富翁家丢失的那只。富翁太太猜测,肯定是真正捡到狗的人嫌给的钱少,毕竟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啊。于是,富翁果断地把赏金改为两万元。
有一位乞丐,在公园的躺椅上像一只慵懒的猫一样打盹时,捡到了那只狗。乞丐没来得及看到第一则启事,当他得知送回这只小狗可以拿到两万元时,兴奋得就像中了彩票一样,他这辈子还从未交过这样的好运呢。
乞丐第二天一大早就像怀揣着珍宝一样抱着那只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赏金。当他经过一家百货公司的屏幕时,又看到了一则启事,不过这次赏金已变成了3万元。乞丐停下脚步,像一尊雕像般伫立着,思索了一会儿,这赏金增长的速度就像火箭一样快,这狗到底能值多少钱呢?他改变了主意,又折回他那破旧得像鸟巢一样的窑洞,把那只狗又拴在那儿。第四天,赏金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就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没有离开过那个大屏幕。当赏金涨到让全城的市民都为之惊讶时,乞丐回到他的窑洞,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它在富翁家过惯了好吃好喝的日子,根本受不了乞丐从垃圾桶里捡来的那些残羹冷炙。
人就像被欲望驱使的木偶,永远得不到满足,永远在为自己索取,所以最容易沦为私欲的奴隶,把自己的心灵变成黑暗的地狱。做人要坚守心灵的原则,不要让私欲像迷雾一样迷惑了心智。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都不想像一颗无声无息的尘埃一样,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但是,在人生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还是要谨记:做人要少一点欲念,多一点超脱,到了该出名的那一刻,定会像夜空中的明星一样闪耀。做人要实际一些,不要被名利像一层厚厚的纱布一样遮住了双眼。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个外甥叫刘希夷,他才华横溢,就像一颗初升的新星,是个年轻有为的诗人。一天,刘希夷写了一首诗,名为《代白头吟》,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刘希夷读道:“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情不自禁地连连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刘希夷告诉他刚刚写完,还不曾与人看。宋之问遂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刘希夷说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还有一个人想出了一个捕捉麻雀的好办法,他把箱子制成一个有进无出的陷阱,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盒子,一旦麻雀进去了,只要把口堵上,就难以逃脱。一天,他抓来一把谷子,从箱子外面像撒珍珠一样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里面,然后他在箱子盖上系了一根绳子,自己攥着绳子的一端,远远地像一个潜伏的猎人一样躲在一边,等着麻雀的到来。只要他把绳子轻轻一拉,箱子的盖就会关上,麻雀就跑不出来了。
不一会儿,一群麻雀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一样看到了谷子,都欢快地啄食起来。他数了数一共有15只,15只够他吃好几天了。有4只进箱子里了,已经有9只了,13只了,他盯着外面的两只麻雀,心里想着要是它们也进去了,自己就可以一个礼拜不用出来工作了。他正想着,一只麻雀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溜了出来。他懊悔地想刚才真该拉绳子。如果再进去一只我就拉绳子,他这样想。可是又出来两只,在他想的时候又跑出来两只。最后,他眼睁睁地看着那群麻雀心满意足地飞走了,箱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包括他的谷子。
也许有人会说,见好就收可能会失去更多的机会,但是当这个好到了一定的限度,收也无妨,毕竟他已经获得了大部分利益。15只麻雀捕到13只,已经算是大的胜利了,如果把目标定在百分之百的占有上,那就是人心贪婪的表现。
做人做事要懂得适可而止,从而赢得更有利于自己的局面。学会选择,懂得放弃。适可而止是有深刻内涵的,作为一种大智慧,它绝不是简单的停止行为。它是一招因时而变、出奇制胜的妙法,也是深合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对于只知索取、急功近利者,止的运用显得尤为珍贵。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怀揣着适可而止的智慧,轻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