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泥泞熄灭的灯火 ——《骆驼祥子》

初一作文 作者:昙花似锦

读《骆驼祥子》:在泥泞里熄灭的灯火

合上《骆驼祥子》时,指尖似乎还沾着北平街头的尘土。那个拉着洋车在街巷里穿梭的身影,像一根被狂风反复弯折的芦苇,最终没能挺直腰杆。

祥子初到北平的模样,总让人想起初春的嫩芽。他带着乡下人的质朴,把“买一辆自己的车”当成人生的太阳。为了这个目标,他能在三伏天顶着烈日奔跑,也能在数九寒冬把冻僵的手揣进怀里焐热。他省吃俭用,把铜板看得比命还重,每一个子儿都沾着汗味,藏着对未来的热望。那时的他,眼里有光,心里有火,觉得只要肯卖力气,就能在这城里刨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土。

可命运偏要和他开玩笑。第一次买车,车被乱兵抢走,他逃回城里时,只剩一身破衣和三匹骆驼;第二次攒钱,眼看就要够数,却被孙侦探敲诈得一分不剩,连他藏钱的墙缝都透着寒意;第三次,他借着虎妞的钱总算有了车,可那车像块烫手的烙铁,既没带来尊严,也没带来安稳,最终还得卖掉给虎妞办丧事。三次起落,像三把重锤,敲碎了他的执念,也敲散了他眼里的光。

更让人揪心的是祥子的变化。曾经那个不肯沾染半点恶习的青年,后来学会了吃喝嫖赌;曾经那个正直本分的车夫,后来会为了几枚铜板抢生意、耍滑头。他不再爱惜自己的身体,也不再相信努力的意义,就像一株被暴雨打蔫的草,瘫在地上,任人践踏。他最终活成了自己曾经最鄙夷的样子——那个“社会病胎里的产儿”,在底层的泥沼里麻木地沉浮。

掩卷沉思,总觉得祥子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错。那个黑暗的年代,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网住了无数个想靠双手改变命运的“祥子”。他们的挣扎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只泛起一点涟漪,就被时代的浪潮吞没。而祥子留在北平街头的车辙,终究被风沙填满,只留下一声叹息,提醒着我们:有些灯火的熄灭,从来不是因为不够明亮,而是因为黑暗太过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