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传承
外婆的手,是一双布满老茧却格外灵巧的手。就是这双手,捏出了软糯香甜的汤圆,绣出了栩栩如生的花鸟,也把一份份温暖的手艺,悄悄传到了我的指尖。
小时候,每到元宵节,外婆就会在厨房里忙碌。她先把糯米粉倒进盆里,加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再揪出一个个小剂子,放在手心轻轻揉搓。我总爱凑在旁边,学着外婆的样子,把小剂子搓成球,可要么搓得太大,要么搓得太小,还总把糯米粉弄得满手都是。外婆从不笑话我,只是握着我的手,教我怎么用力:“慢慢来,手心要稳,就像抱着一颗小月亮。”在她的引导下,我渐渐也能搓出圆润的汤圆了。外婆把我们搓好的汤圆放进沸水里,不一会儿,汤圆就浮了起来,像一个个白胖的小娃娃。咬一口,芝麻馅流进嘴里,甜得我眯起眼睛。外婆看着我,笑着说:“这汤圆啊,要带着心意搓,才会好吃。”
除了做汤圆,外婆还会绣花。她的针线笸箩里,放着各色的丝线、绣针和绷架,还有她绣了一半的手帕。有一次,我看到外婆在绣一朵牡丹,针脚细密,花瓣层层叠叠,像真的一样。我好奇地问:“外婆,您怎么绣得这么好啊?”外婆拿起一根丝线,穿进针孔,说:“绣花要用心,每一针都要对准位置,就像做人一样,要踏实。”我缠着外婆教我,她便拿出一块白色的棉布,教我穿针引线。刚开始,我总把线缝错,还不小心扎到了手。外婆赶紧拿出创可贴给我贴上,温柔地说:“别怕,慢慢来,谁学手艺没扎过手啊。”在她的耐心教导下,我渐渐也能绣出简单的小花了。虽然我的绣品远不如外婆的精致,可外婆却把它当成宝贝,缝在了我的书包上。
后来我长大了,去了外地读书,很少有机会再和外婆一起做汤圆、绣花。但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主动提出要和外婆一起做事。去年寒假,我和外婆又一起搓汤圆,我发现外婆的手更粗糙了,也不如以前灵活了,可她依旧耐心地教我怎么把馅包得更均匀。我们一边搓汤圆,一边聊着家常,厨房里满是糯米的清香和温馨的笑声。
现在,我也学会了做汤圆和简单的绣花。每当我自己动手做这些的时候,就会想起外婆的手,想起她教我手艺时说的话。外婆的手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份爱的传承。它藏在软糯的汤圆里,绣在细密的针脚中,也刻在我的心里。我知道,我要把这份传承继续下去,就像外婆当年教我一样,把温暖和心意,通过指尖,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