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33

六年级作文 作者:板神在这

毕业的倒计时牌,像沙漏里的沙,无情地向下流淌。大四下半学期的校园,弥漫着一种混杂着伤感和释然的奇异氛围。昔日熙攘的课堂变得空旷,图书馆里多了许多埋头撰写论文、神色凝重的身影,而校园的各个角落,则成了毕业生们穿着学位服拍照的背景板。

林晚照的毕业论文选择了分析几位擅长在剧作中处理“创伤与修复”主题的现代剧作家,他将自身经历投射其中,论文写得异常投入,也格外煎熬。每一个字句的斟酌,都像是在剥开自己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苏念的毕业论文则是一篇扎实的理论物理研究,充满了复杂的数学推导和严谨的逻辑论证,对她而言,那是远离情感纷扰的、绝对理性的避风港。两人偶尔在视频时,会交流一下进度,一个说着“卡在情感升华部分,总觉得差点意思”,另一个回着“有个参数始终无法完美拟合,还在调试”,仿佛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星球上,进行着各自孤独的远征。

陈烁终于拿到了心仪科技公司的录用通知,兴奋地在群里连发了十几个红包。沈雨薇也如愿收到了那所顶尖美院的录取通知书,照片里她举着通知书,站在堆满画作的凌乱画室中,笑得灿烂而疲惫。目标的达成带来了短暂的狂喜,但很快就被更具体的、关于离别的愁绪所冲淡。

拍毕业照那天,阳光好得不像话。四个人好不容易凑齐时间,穿着宽大学位袍,戴着方方正正的学位帽,在熟悉的校门口、图书馆前、那条走了无数次的林荫道上,留下各种搞怪或正式的合影。陈烁非要摆出他机器人项目的标志性动作,沈雨薇嫌弃地躲开,又被林晚照和苏念笑着拉回来。快门按下的瞬间,青春仿佛被定格,也仿佛在加速流逝。

“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陈烁看着相机里的照片,嘟囔道。

“少了‘同舟号’。”沈雨薇轻声说。

于是,他们又一次,也是毕业前最后一次,走进了那家模型店。老爷爷似乎更老了一些,动作更加迟缓,但看到他们四个一起进来,浑浊的眼睛里还是闪过了一丝微光。那艘承载了他们太多记忆的“同舟号”星际飞船,依旧静静地待在展示柜里,幽蓝的灯光永恒地亮着,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

他们没有再动手做什么,只是围着那个柜台站了一会儿。店里很安静,只有老爷爷在里间轻微走动的声音。

“以后……还会回来吗?”沈雨薇问,声音有些哽咽。

“当然会。”陈烁用力点头,语气却带着不确定。

林晚照和苏念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那艘模型船。它见证了他们从青涩到成熟,从紧密到疏离再到另一种更深层的联结,见证了欢笑、争吵、成功与至暗时刻。

离校前夕,学院举办了毕业晚会。喧嚣的音乐,闪烁的灯光,空气中弥漫着啤酒和离别的味道。林晚照和苏念都不是热衷于这种场合的人,但还是一起去了。他们坐在角落,看着舞台上同学们声嘶力竭地唱着告别的歌,看着台下的人群在迷幻的灯光中相拥、哭泣、大笑。

一种巨大的、时代落幕的感伤,如同潮水般将林晚照淹没。他侧过头,看向身边的苏念。她安静地坐在那里,端着半杯果汁,目光落在喧闹的人群中,侧脸在变幻的灯光下明明灭灭。他知道,她即将去往另一个城市,进入更高深的研究领域;而他将留在本地,一边尝试创作,一边可能需要找份更实际的工作来分担家庭压力。他们的未来,像两条已经相交过的线,正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延伸。

他忽然伸出手,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和鼎沸的人声中,紧紧握住了苏念放在膝盖上的手。

苏念愣了一下,转过头看他。她的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像两潭深水。

音乐声太大,他凑近她的耳边,几乎是喊着问:“我们……还会是同一个坐标系吗?”

苏念看着他,看了很久。然后,她凑近他的耳边,用清晰而平静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回答:

“坐标系会变,但引力常数,不会。”

音乐恰好在此时切换,是一首舒缓的老歌。周围依旧喧闹,但林晚照感觉世界仿佛安静了一瞬。他听懂了。无论他们未来身处何方,从事何种工作,经历怎样的人生,他们之间由共同岁月和深刻理解所构筑的那份“引力”,将恒定存在。

他没有再说话,只是更紧地握住了她的手。

晚会散场,他们随着人流走出礼堂。夏夜的风带着栀子花的浓香,吹散了礼堂里的闷热和酒气。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散去,有人在高声约定未来的重逢,有人在路灯下抱头痛哭。

林晚照和苏念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影子被路灯拉长,缩短,再拉长。

“明天几点的车?”他问。

“上午十点。”她答。

“我送你。”

“好。”

简单的对话,承载着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他们知道,一个时代结束了。那个可以随时见面、并肩作战、在模型店里消磨整个下午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但正如苏念所说,引力常数不会变。他们的“同舟号”或许将暂时停泊在不同的港口,但连接彼此的引力波,将穿越时空,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留下永恒的扰动。毕业,是航行的暂停,而非终结。前方的星辰大海,等待着他们各自去探索,而那份来自“原点”的引力,将是他们穿越未知、永不迷失的,最隐秘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