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清晨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一个穿着褪色校服的身影在实验室忙碌。那是我们班的张明,他总说:"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钥匙。"这个其貌不扬的男孩,用对科学的执着,在青春的画卷上写下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注脚。
去年冬天,学校组织参观科技馆。当其他同学在互动展区嬉戏时,张明却驻足在新能源展区,对着展板上的光伏发电原理图反复比划。回校后,他悄悄把自行车棚的顶棚改造成太阳能板,用废旧电路板组装出自动照明系统。那天傍晚,当第一盏由太阳能驱动的LED灯在车棚亮起时,整个年级都轰动了。教导主任摸着发烫的灯管感慨:"这孩子眼里有光。"
今年春天,张明带领科技小组报名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们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城市雨水智能收集系统"。当其他团队忙着制作精美的模型时,张明却带着组员钻进了老城区的胡同。他们用自制仪器测量不同地面的渗水率,在暴雨天记录排水管道的流量。有次被居民误认为小偷,张明掏出实验记录本解释:"阿姨,我们想让下雨天不再积水。"
备赛的三个月里,实验室成了我们的第二个教室。记得那个闷热的夏夜,空调突然罢工,汗水顺着张明的额头滴在电路板上。他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你们看,这个水位传感器要再调整0.3毫米的间距。"凌晨两点,当最后一块电路板焊接完成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组员小王瘫在椅子上:"咱们图什么呀?"张明笑着打开3D建模软件:"你们看,这个系统如果推广,每年能帮城市节省多少水资源?"
比赛当天,当我们的展台前围满评委时,张明不慌不忙地演示着系统模型。雨水收集、过滤净化、智能灌溉,每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最终,我们捧回了省级一等奖的奖杯。但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有位环保局的工程师当场表示,要将这个设计应用到社区改造中。
现在的张明依然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校服,课间总能看到他捧着《可再生能源导论》在走廊阅读。上周,他作为学生代表在升旗仪式上发言:"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最好的舞台,哪怕只是微光,也要努力照亮一方。"台下,掌声经久不息。
从太阳能车棚到雨水收集系统,张明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时代先锋。他让我明白,先锋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每个普通人用热爱点燃的火种。当我们把个人的理想融入时代的洪流,青春就会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此刻,实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透过窗户,我看见张明正和几个同学讨论着新的课题——用AI技术优化垃圾分类系统。我知道,这又是一个不眠夜,但正是这样的夜晚,孕育着改变世界的可能。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每个怀揣梦想的少年,都可以成为引领潮流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