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29
接下来的几个月,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林辰顺利通过了MIT的入学手续,苏晚晴也完成了访问学者的全部准备工作。在忙碌的间隙,他们一起选购冬衣,了解波士顿和剑桥的气候与文化,像两个准备踏上冒险旅程的旅伴。
离出发还有一周时,苏晚晴在整理书架时,偶然翻出了那本《社会学主要思潮》——正是大一时在图书馆,林辰帮她取下的那本书。书页间,还夹着当年那张文艺汇演的门票存根。
“你看这个。”她把存根递给林辰,眼中带着怀念的笑意。
林辰接过那张泛红的纸片,轻轻摩挲着:“时间过得真快。”
“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苏晚晴靠在他身边,“比如你对学术的热忱,还有...我们之间的感情。”
出发前夜,两家人一起吃了顿饭。席间,林辰的父亲举杯说道:“你们两个能互相支持,共同进步,是我们做父母最欣慰的事。”
苏母也红着眼眶补充:“要记得常联系,互相照顾。”
飞机冲上云霄的那一刻,林辰握紧了苏晚晴的手。十多个小时的航程里,他们时而讨论着未来的研究计划,时而靠在一起小憩。当航班降落在波士顿洛根机场时,一场细雪正悄然飘落。
安顿好林辰的宿舍后,他们一起乘坐巴士前往剑桥。看着窗外异国的街景,苏晚晴轻声说:“这就像我们故事的又一个新章节。”
在剑桥的几天里,苏晚晴帮林辰熟悉环境,购置生活用品。他们走访了哈佛广场,在查尔斯河畔散步,还在一个飘雪的午后参观了MIT的媒体实验室。
“明年春天,”林辰指着河对岸,“我们可以沿着这条河慢跑,看着冰雪消融。”
分别的那天,剑桥飘着细雪。林辰送苏晚晴到车站,在她手心放了一枚定制的铜质书签,上面刻着“Across the Ocean, Under the Same Sky”(跨越海洋,同在一片天空下)。
“等你来波士顿过感恩节。”林辰轻声说。
苏晚晴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这是我的研究笔记副本。想我的时候,就看看我在研究什么。”
巴士缓缓启动,透过覆着薄雾的车窗,他们互相挥手,直到彼此的身影消失在雪幕中。
异国的生活就此展开。林辰的博士课程强度很大,但他总会抽出时间与苏晚晴视频。他们约定每周三晚上是固定的“学术交流时间”,通过屏幕分享各自的研究进展。
“我的导师很欣赏你关于医疗AI伦理的那篇论文,”在一次视频中,苏晚晴兴奋地说,“他邀请你下个月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
林辰笑着点头:“正好我有些数据需要社会学视角的分析。”
这样的合作让他们的关系有了新的维度。不仅是恋人,更是学术上的伙伴。他们开始合写一篇关于人工智能与社会规范的论文,虽然身处不同城市,但研究让他们的思想始终紧密相连。
感恩节假期,苏晚晴如约来到波士顿。林辰带她参观了他的实验室,见了他的导师和同学。晚上,他们在公寓里准备简单的晚餐,窗外是波士顿初冬的夜景。
“有时候会觉得,”苏晚晴看着窗外的灯火,“我们像两颗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的行星,却始终被彼此的引力牵引着。”
林辰从背后轻轻抱住她:“这就是最理想的爱情,不是吗?各自发光,又彼此照耀。”
夜深了,雪又开始飘落。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他们却找到了属于彼此的温暖。异国的求学之旅才刚刚开始,但他们都相信,这段经历会让他们的爱情更加坚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