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如故

初一作文 作者:Saudade

老街尽头的梧桐树下,少年阿明坐在青石板上,望着远处发呆。梧桐叶筛下的阳光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使他的神情显得格外模糊。

阿明今年十六岁,是镇上中学的学生。他生得瘦高,皮肤被太阳晒得微黑,一双眼睛却格外明亮。这双眼睛常常盯着远方,仿佛那里有什么东西在召唤他。

"阿明!又在做白日梦呢?"隔壁杂货铺的王婶笑着招呼他,"你妈让你买的酱油呢?"

阿明这才如梦初醒,慌忙起身往杂货铺跑。他跑起来的样子很特别,像是随时会被风吹倒,却又奇迹般地保持着平衡。王婶望着他的背影,摇头笑道:"这孩子,整天魂不守舍的。"

阿明的魂确实常常不在身上。上课时,他的目光会穿过教室的玻璃窗,落在远处的山峦上;吃饭时,他会盯着碗里的米饭,数着米粒发呆;就连睡觉前,他也要对着天花板出神许久。

"你这孩子,整天想些什么呢?"母亲常常这样问他。

阿明只是笑笑,从不回答。他并非有意隐瞒,只是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那些盘旋在脑海中的念头。有时是关于山那边的大海,有时是关于天上飞过的飞机,更多时候是一些模糊而强烈的渴望——渴望离开,渴望远方,渴望某种他自己也说不清的东西。

镇上的人们都说阿明"古怪"。他不像其他少年那样热衷于打篮球或讨论女孩,而是常常一个人跑到镇外的山坡上,一坐就是大半天。他会在口袋里装一本皱巴巴的诗集,偶尔掏出来读上几行,然后又陷入长久的沉默。

"你这样下去可不行,"班主任曾找他谈话,"马上就要高考了,你得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阿明点点头,表现出应有的顺从。但一走出办公室,他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他想象着自己站在某个陌生城市的街头,周围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高耸入云的建筑。这种想象让他心跳加速,手心出汗。

高考前一个月,阿明突然失踪了。他在桌上留下一张字条:"我去看看这个世界。"字迹潦草却坚定。

全镇哗然。警察、老师、邻居们四处寻找,母亲哭红了眼睛。三天后,人们在三十里外的火车站找到了他。他蜷缩在候车室的长椅上睡着了,身边放着一个破旧的双肩包,里面装着几件衣服、一本诗集和攒下的两百块钱。

被带回家的阿明沉默得像块石头。面对母亲的眼泪和父亲的怒吼,他一言不发,只是眼神依然望向远方。

"你到底想干什么?"父亲终于疲惫地问道。

阿明抬起头,第一次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只是想知道山那边有什么。"

父亲愣住了。他望着儿子倔强的脸庞,忽然想起了三十年前的自己。那时他也曾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远方的山路出神。只是后来,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他的腰,那个渴望远方的少年渐渐消失在柴米油盐之中。

"山那边还是山,"父亲最终说道,声音出奇地温和,"但你要自己去看一看才知道。"

高考结束后,阿明考上了省城的大学。离家那天,全镇的人都来送他。王婶塞给他一包自家腌的咸菜,班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母亲含着泪为他整理衣领。

火车启动时,阿明透过车窗回望渐渐远去的家乡。他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让他感到束缚的街道、房屋和面孔,此刻竟显得如此亲切。梧桐树下仿佛还坐着那个发呆的少年,而火车上的他已经开始了新的旅程。

山那边有什么?阿明现在知道了,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望着远方出神的少年,永远活在他的心里。

返回列表

上一篇:老师

下一篇:听党话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