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它躺在我书包最外层的拉链袋里,通体银色,比粉笔略长,一头磨得发亮,像被月光抛光的小棒。其实那只是再普通不过的“2B”铅笔,超市货架上五毛钱一支,可在我眼里,它却像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能打开世界的大门。
七年级第一次数学月考,我一道画图题怎么也画不圆,急得快哭。同桌阿远悄悄把它递给我:“借你,笔芯软,不扎纸。”我握住的瞬间,像抓住救命稻草,圆规脚一滑,却留下一条完美的弧线。那次我考了全班第三,老师在卷子上写了个大大的“好”。我把铅笔贴在胸口,仿佛听见它小声说:“别怕,有我在。”
后来,它陪我转战每一节课。语文课上,我用它给《木兰诗》做批注,一行行小字像列队的士兵;英语听写,它把“Wednesday”里的“d”写成“e”,我因此被扣一分,却从此记住那个顽固的拼写;劳技课做飞机模型,它断成两截,我用纸胶带缠好,断处鼓出一个“包”,像战士的伤疤,飞机却飞得比谁都高。渐渐地,它从一支笔变成我的“记事本”:笔杆上淡淡的牙印,是上周演讲比赛我紧张时咬的;尾端一小块蓝墨水,是我不小心把它插进了钢笔帽。每一道痕迹,都是我和它一起长大的年轮。
上周运动会,我跑八百米,起跑前心里打鼓。检录前,我把它塞进袜筒,像藏一枚护身符。跑到最后一圈,腿像灌铅,鞋带又散了,我几乎想放弃。可就在这时,袜筒里那支硬硬的小东西硌了我一下——它仿佛在说:“再坚持五秒!”我咬紧牙冲过终点,成绩刚好卡在达标线上。同学们把我围成一圈欢呼,我悄悄摸了一下袜筒,汗水滑过铅笔的银身,像给它镀了一层新的光。
晚上回家,我把铅笔立在桌角,发现它只剩半截,笔芯磨到最后一厘米。我舍不得扔,用卷笔刀轻轻转两下,木屑散落,像一场袖珍的雪。妈妈笑我:“五毛钱的东西,用得着这么宝贝?”我摇头。对我来说,它不只是铅笔,更是我失败的安慰、成功的见证,是我把“不会”慢慢磨成“会”的桥梁。
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把它削得尖尖,放进文具盒最中央。灯光下,它的银漆微微反光,像一颗小小的星星。我知道,考场上它会陪我攻破最后一道大题;未来,它还会陪我去更远的地方,画更大的圆。
五毛钱很短,但一支铅笔可以很长。我的生活少不了它,因为——握住它,我就握住了不断生长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