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同袍》敬永垂不朽,一路好走!

初二作文 作者:河东少年

《与子同袍》(注释版)

出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小少焱

“那时十九岁哦”

“当时 十七 快十七”

“内时候 哎呦 十五六岁吧”

“我 十七岁”

“我没准备活

我们大家都准备死的”

“1950年10月25日”

“你说哪个重要

我一条命算什么重要?”

“我们那个时候说什么

活着干 死了算”

(以上为老兵采访音频片段)

我看过一本日记

写下了很多过去

有一辈人的回忆

有一代人的延续

从鸭绿江到温井

从飞虎山到山顶

从长津湖到上甘岭

一直到今日觉醒

分成了整整五卷(指五场战役)

等待着我辈来念

我反复看了好多遍

才读出一个画面

一老兵哼着歌谣

走在那前路迢迢

他说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日记上的第一页

是对父母的感谢

后是国门沾了血

儿一别在了某月(美军越过三八线,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

此一去异国他乡

抵十七个的来邦(具体参战方有: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比利时,卢森堡,南非,希腊,土耳其,菲律宾,哥伦比亚,泰国以及埃塞俄比亚。加上美国和韩国,共17国)

归来若是有伤

定是无上荣光

开战赢了满堂彩

在温井传了四海。(第一战,温井战斗取得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第一个歼灭性战斗的胜利。)

十三个昼夜风雪改

是黄草岭的火海(黄草岭地区防御战斗,激战13个昼夜,歼敌2700余人)

看飞虎山上万虎飞

自待那千军万马追(飞虎山阻击战,让拥有大量飞机,火炮,战车的联合国军陷入我军的“诱敌深入”计划)

狼子野心尽成灰

是长津湖的军威!(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东线战场在长津湖地区的一次反击作战。)

那一座座的冰雕

似已被刻在云霄

那冻断了的长刀

似还想再出一招(以上指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1师272团5连除一名掉队战士和一名通讯员外,其余人皆被冻死。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纳入军史)

那清川江的献血

已凝聚成了钢铁(清川地区围歼战西线部队经过连续七昼夜作战,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

那死鹰岭的风雪

见证了那场无解(死鹰岭阵地,冰雕连成建制被冻成冰雕,被发现时,仍是进攻姿势。他们用生命向世界展示华夏傲骨)

只觉得我们装备差

又觉得自己飞机大(敌军本以为自己装备精良,开始陷入幻想,放出豪言。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斗)

那就打到尔等怕

再坐下与我谈话!(结果朝鲜战争从开战到开始谈判13个月,开始谈判到结束谈判并结束战争2年,全程3年)

不想战也不想降

凭什么你那么狂

不过是几块牛皮糖

就敲到碎了来尝!(以上指零敲牛皮糖,是我军转入战略防御阶段前夕提出来的。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小歼灭战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在抗美援朝中的运用和发展。)

“北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以上节选自电影《长津湖》音频片段]

日记也写了为何

为何的以命相搏

乃千千万的袍泽

喊出的保家卫国

皆知那炮火无情

皆一往无前的行

就算那山川已平

尚有那万古之名

前仆后继的身影

是新中国的剑柄

那整整一座上甘岭

让这个世界惊醒(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的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志愿军战士在这场战斗中打出了国威军威)

那山已没了荒草

却还有旗帜不倒(上甘岭战役,美军向志愿军3.7平方公里的土阵地上投下了190多万发炮弹,每平方米被76枚炸弹炸过,阵地的山头直接被削平2米,高山上一些坚硬的岩石被彻底炸成了碎末,这样的轰炸密度寸草不生)

若是断了手脚

可 冲 上 前 去 撕 咬

他已被烈火吞噬

却没有只言片字(一级战士邱少云,执行任务中,敌人突然向潜伏区逼近,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了邱少云旁边,飞迸的火星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地陷进泥土之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我从小听的英雄事

也被我传了千次

他张开手臂的一刹,也回了家书上的话。(特级英雄黄继光,黄继光所在的第二营奉命向上甘岭左翼597.9高地反击,在天离天高只有40多分钟时,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人地堡机枪眼英勇牺牲。追封“特级英雄”称号)

可爱祖国的手帕

是最美丽的情话(临行前,他将绣着‘‘可爱祖国”的手帕送给母亲,‘‘想儿子的时候就把这方手帕拿出来看一下”。他在家书中写着“不立功不下战场”)

以身体当作导线

化成了一柄长剑

而每一个的画面

都刻在这幅长卷(二级战斗英雄牛保才,身体多处负伤的牛保才毫不犹豫的将断头一端的铜丝缠在被流弹击穿的右手食指上用嘴咬住另一端,用自己的身体将电话线连接起来,凭借着顽强的意志用生命换取了三分钟的通话时间,直到壮烈牺牲)

也总会有人彷徨

不理解我们的强

那没准镜的枪王

怎就是百步穿杨!(二级英雄张桃芳,1935年元旦刚过,当时22岁的志愿军战士张桃芳登上597.5高地,那是三个月前黄继光英勇牺牲夺回的阵地。32天内,他以442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下了抗美援朝战争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有人那年十八岁

也去的那么干脆

自国门之前不退

在生死面前不畏

那千百万个姓名

在金城定了输赢

那千百万的英灵

也随着踏歌而行(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敌人5.3万,重创南朝鲜4个师,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千米,有力的配合停战协议)

这日记尚未读完

还能再款款而谈

从那日风雪的寒

写到了不再平凡

用最坚定的笔迹

写下了扬眉吐气

用最肯定的语气

让这个世界永记

“你们

没有资格

在中国的面前说

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

向中国谈话。”

(节选自中国在联合国会中的一次谈话)

自那日诸公凯旋

已是在七十年前

自今日亦有诸贤

来奔赴下个百年

今日已有剑在手

当斟上一碗热酒

敬永垂不朽

一 路 好 走

这日记写的温柔

写到他白发满头

在年迈时又出游

又站在鸭绿江头

对儿孙念着歌谣

回望着那座长桥

他说

岂曰无衣

与 子 同 袍

返回列表

上一篇:微光汇星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