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有无中

初一作文 作者:没落a泪痕

我常想,写景之难,不在描摹物象,而在传达那物象与观者之间微妙的感应。山川草木,本无知觉,而人赋予其情感,于是山有性情,水有魂魄。写景文章,实则是写人与自然相遇时那一瞬间的心灵震颤。

记得幼时随祖父登城郊的矮山。那山不高,却极有脾气,石阶陡峭处几乎要直立起来。祖父走得慢,我走得快,常常跑到前面去,回身望他。他背着双手,脚步沉稳,在石阶上踏出一种节奏。半山腰有一平台,几株老松斜出,树皮皴裂如老人手掌。我蹲下来看蚂蚁搬家,祖父站在我身后,忽然说:"你看那山。"我抬头,只见远山层层叠叠,最远的几座竟如淡墨晕染在天空的宣纸上,若有若无。祖父说:"这就是'山色有无中'。"那时我尚不知这是王维的诗句,只觉得那远山真像画上去的一般,可望而不可即。后来每每想起,那日的阳光、松香、祖父的话语,连同那若有若无的山影,都在记忆里交融成一种难以言说的意境。

雨中的景致又是一番况味。江南的春雨细密如针脚,将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朦胧中。我独坐窗前,看雨丝斜织,将远处的高楼轮廓柔化,使它们看起来像是漂浮在水中的岛屿。梧桐叶承不住雨滴,偶尔"啪"地一声落下,惊起一只麻雀,扑棱棱飞向雨幕深处。瓦片泛着黑亮的光,排水管里的水声淙淙,竟有种音乐般的韵律。这样的雨天,最适合读些闲书,或是什么也不做,只是看雨。雨不是在冲刷世界,而是在重新描绘它——将棱角磨平,将色彩调和,将一切尖锐的东西都包裹在一层柔和的滤镜之下。雨中的景物看似模糊,实则更清晰地映在心底。

最难忘是深秋的田野。稻谷已收,田垄裸露着黝黑的肌肤,等待冬的耕耘。一行大雁排成人字,从铅灰色的天空掠过,叫声凄厉而悠长。田边的野菊开得正盛,金黄的小花在风中摇曳,与周围枯黄的草色形成鲜明对比。我站在田埂上,看夕阳将最后的余晖洒在田野上,那些稻茬、野菊、泥土,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红色。远处农舍的炊烟袅袅升起,与暮色融为一体。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以其最朴素的方式呈现着它的美丽,不刻意,不做作,只是存在着,变化着,而人作为其中的一个短暂观察者,有幸瞥见这永恒流动中的某个瞬间。

写景,归根结底是写心。同一座山,在不同人眼中呈现不同面貌;同一片云,在不同心境下唤起不同联想。我们写景时,实际上是在书写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书写那些稍纵即逝却又刻骨铭心的相遇。山色有无中,而情思无尽处。或许,好的写景文字,不在于辞藻多么华丽,而在于能否让读者通过那些文字,也看见自己心中的那片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