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

三年级作文 作者:小猫咪

于华夏大地的悠悠岁月长河,“邯郸学步”的故事宛如一颗沙砾,虽历经时光淘洗,却在历史滩涂上留下深刻凹痕,时刻警示着后来者莫陷迷失自我之囹圄。

昔者燕国寿陵少年,慕邯郸人步法之优雅轻盈,心醉神迷,决意舍己所长,全盘仿效。初至邯郸,见街巷行人步履婀娜,姿态万千,或如风拂弱柳,步步生莲;或似云游闲鹤,悠然自得。他瞪大双眼,仿若能将这每一步精髓尽纳眸中,遂亦步亦趋,刻意雕琢每一动作,从脚尖轻点到手臂摆动,皆力求分毫不差。然数日已过,他非但未融会贯通,反而越走越僵,举手投足间满是别扭,旧有步伐忘得一干二净,新步又未习成,落得个匍匐而归,为天下笑谈。

此少年之窘,恰似当下诸多追梦者之困。望见他人光芒万丈,便迫不及待拆解其“成功密码”,盲目跟风效仿。学子们扎堆热门专业,不管兴趣天赋,只闻就业前景广阔,便一头扎进知识洪流,苦读钻研,却在日常学习中发觉枯燥难耐,课堂昏昏,课后碌碌,成绩平平,皆因心中热忱早被功利取向磨灭,丢失对学问本真热爱,恰似无魂躯壳,空耗光阴。

职场之上,亦不乏此类“学步者”。见同行凭社交媒体营销一夜成名,揽客无数,便匆忙抛弃深耕多年的实体运营之道,重金砸向网络推广。文案抄袭、画风复刻,为流量谄媚奉承,忘却产品初心与品牌底蕴。待热度稍纵即逝,回首往昔,传统技艺生疏,老客户流失,新受众不认,企业摇摇欲坠,宛如邯郸道上失魂之人,找不准方向。

艺术领域更是如此。书法家临摹古帖,本为汲取精华、滋养个人风格,可有些人过度沉溺名家笔法,从卫夫人到王羲之,从颜真卿至赵孟頫,遍临诸家,却只在他人笔墨影子里徘徊。提笔创作时,满纸皆是古人风貌,无一丝自我性情,恰似傀儡舞墨,作品徒有形式,灵魂空洞,沦为艺海泡沫,泛不起独特浪花。

但“邯郸学步”绝非宿命,亦是反思契机。它提醒吾辈,学他人长处时,需植根自身土壤。如鲁迅先生,留学日本,遍览医学、文学诸多书籍,既吸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又深挖国民精神痼疾,以犀利文笔剖析社会,终成一代文学巨匠。他学的是精髓,守的是民族脊梁与个人风骨,融会贯通后喷薄而出,字字千钧。

于个体生命成长,当明晰自我定位。择业就业,先叩问内心热爱,权衡能力专长,再借鉴行业前沿经验,补短板、拓视野,而非盲目追逐风口。求学问道,以兴趣为舟,知识为桨,师长教诲为灯塔,在独立思考中探索未知,莫被分数排名左右初衷。

社会万象纷纭,潮流涌动不息。吾辈行于其间,要秉“拿来主义”,取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时时回望来路,忆初心纯挚;处处审视当下,知进退得失。免蹈邯郸学步覆辙,以清醒之姿、扎实之步,奔赴心之所向,赴时代浪潮,书人生华章。

返回列表

上一篇:滥竽充数

下一篇:故乡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