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初一作文 作者:Saudade

火车缓缓驶入郑州站时,窗外正飘着细密的春雨。我提着行李站在月台上,深吸一口气,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面食的香气——这是中原大地给我的第一个拥抱。

安顿好住处,我便迫不及待地前往河南省博物院。青铜器的绿锈在灯光下泛着幽光,贾湖骨笛静静地躺在展柜里,七千年前的乐音似乎仍在回荡。站在云纹铜禁前,我凝视着那些繁复的纹饰,突然理解了"鼎盛"这个词的份量。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踮着脚问讲解员:"这个酒器真的装过杜康酒吗?"周围的人都笑了,历史在这里变得可亲可触。

次日清晨,我坐上开往登封的大巴。少室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少林寺的晨钟惊起一群飞鸟。练武场上,年轻武僧们的喊声震落银杏叶上的露珠。我注意到一位老僧人正在角落扫地,竹帚划过青砖的声响,与远处练武的呼喝形成奇妙的和谐。藏经阁前,几个外国游客笨拙地模仿着"童子拜佛"的姿势,引得小沙弥捂嘴偷笑。

转道去洛阳的路上,麦田像金色的海洋在窗外延展。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俯视着伊河,她的微笑历经千年风霜依然慈悲。我用手帕擦拭着被雨水打湿的相机镜头,抬头看见一位老农正用同样的动作擦拭佛龛前的供果。他粗糙的手指与光洁的苹果形成鲜明对比,却透着同样的虔诚。

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虹桥上来往着穿宋装的商贩。一位卖炊饼的大叔用豫剧唱腔吆喝,突然停下来问我:"妮儿,要辣椒不?"热腾腾的饼咬下去,芝麻香混着辛辣在舌尖炸开,大宋的市井烟火就这样穿越时空扑面而来。夜色中的铁塔被灯光勾勒出轮廓,远处传来胡辣汤的叫卖声,这是属于古都的夜曲。

最后一站我去了安阳殷墟。甲骨文展厅里,那些刻在龟甲上的文字像一群跳舞的小人。有位老先生趴在玻璃柜上临摹,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在与三千年前的巫师对话。妇好墓出土的玉龙在射灯下泛着温润的光,我想象着这位女将军生前的英姿,忽然听见旁边的小男孩对他妈妈说:"这个阿姨好厉害,比花木兰还早呢!"

返程那天,我在郑州街头买了碗烩面。老板娘麻利地扯着面片,案板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热汤上的油花像黄河的漩涡,香菜如岸边青草般漂浮。隔壁桌的老人们用我听不懂的方言争论着武则天到底是好皇帝还是坏皇帝,阳光透过塑料门帘在他们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河南用七天时间向我展示了五千年的中国。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说话,一草一木都在写诗。离开时我的背包里装着二七塔的明信片、少林寺的银杏叶和殷墟的导览图,但最重的行李,是那些在博物馆、古刹、麦田间生长的,关于文明根脉的新认知。黄河水浑浊,却沉淀着最璀璨的文明金沙;中原土厚重,正适合生长最坚韧的文化基因。

返回列表

上一篇:杭州

下一篇:乒乓球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