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院的往事
深秋的风卷着枯叶,在孤儿院斑驳的院墙上打旋,窗玻璃被吹得“嗡嗡”响,像是谁在低声哼着不成调的曲子。阿远抱着膝盖蹲在食堂后门的台阶上,鼻尖冻得通红,手里攥着一片刚捡的、边缘卷翘的银杏叶,叶子的金边在灰蒙蒙的天光下,透着点微弱的亮。
今天是他来孤儿院的第三个月,还是不太习惯这里的热闹——孩子们跑闹的笑声、碗筷碰撞的叮当声,还有院长阿姨偶尔拔高的叮嘱声,都让他下意识地想躲。他总觉得自己像片被风吹来的枯叶,和这院子里的一切都隔着点距离,直到后厨的李姨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东西走出来。
“阿远?怎么蹲在这儿吹冷风?”李姨的声音像灶膛里的火苗,温温软软的,带着股面粉和柴火混合的香味。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袖口挽到胳膊肘,手上还沾着点面粉,看见阿远,脚步顿了顿,把手里的搪瓷盆往他面前递了递,“来,刚蒸好的红薯,还热乎着呢。”
阿远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却没立刻伸手。他记得在家里时,奶奶也总在这样的深秋,给他蒸甜甜的红薯,掰开时会冒热气,咬一口烫得直呼气,却甜到心里。可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从奶奶走后,他就再也没吃过这样的红薯。
李姨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笑着挑了个最大的红薯,用干净的布擦了擦表皮的水汽,小心翼翼地掰开。金黄色的薯肉露出来,裹着一层黏黏的糖汁,热气带着甜香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阿远身上的寒气。“拿着吧,不烫了。”李姨把一半红薯塞进他手里,自己捧着另一半,在他身边的台阶上坐了下来。
红薯的温度透过掌心传到心里,阿远小口咬了一口,软糯香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眼眶忽然就有点发热。他不敢抬头,只顾着低头小口啃着,直到李姨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声音放得更柔了:“慢点吃,还有呢。我看你这几天总躲着大家,是不是还不习惯呀?”
阿远含糊地点了点头,嘴里塞满了红薯,说不出话。他其实不是讨厌这里,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别人说话,不知道怎么像其他孩子那样,拉着老师的手撒娇,或者和同伴们追跑打闹。
“你看。”李姨忽然指向院子里,阿远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几个孩子正围着一棵老槐树,其中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往树枝上挂什么东西。走近了才看清,那是一串用红绳串起来的银杏叶,叶片被压得平平整整,金黄金黄的,在风里轻轻晃着。
“那是小雅,她最喜欢捡叶子做小玩意儿了。”李姨笑着说,“昨天她还问我,新来的阿远哥哥怎么不跟大家一起玩,说要把最好看的叶子送给你呢。”
阿远愣住了,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攥着的那片银杏叶,又抬头看向老槐树下的小雅。小雅像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回过头来,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举起手里的树叶串子挥了挥,清脆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阿远哥哥!等我串好送给你!”
风好像不那么冷了,阳光透过云层,漏下几缕暖光,落在阿远手里的红薯上,落在院墙上斑驳的涂鸦上,也落在小雅蹦蹦跳跳的身影上。阿远咬了一大口红薯,甜香在嘴里散开,这一次,他没有再低着头,而是对着小雅,轻轻地点了点头,嘴角也悄悄向上弯了弯。
李姨看着他的样子,眼里漾起笑意,又从盆里拿了一个红薯,塞到他手里:“多吃点,吃饱了有力气。以后要是想说话了,就来找李姨,或者去找小雅他们玩,这里就是你的家,我们都是你的家人。”
阿远捧着热乎乎的红薯,看着灶膛里映出来的暖光,听着院子里孩子们的笑声,忽然觉得,这片被风吹来的枯叶,好像终于找到了可以落脚的地方。深秋的风还在吹,但他的心里,却像是被灶膛里的火苗烘得暖暖的,连手里的银杏叶,都好像变得更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