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启示-关于我和伽拉泰亚的故事
(镐击大王:请不要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
“又输了。”手机屏幕上的“一败涂地”提示像一记耳光狠狠的扇在我的脸上。我操控的雕刻家伽拉泰亚,雕像总是放错位置,不是被求生者绕后偷袭,就是砸不到关键板区。
“安余,我们还是去玩求生者吧,你拿你的勘探,我拿我的击球。下次再一起玩监管联合,感觉再和你玩下去我就要疯了。”
固排意愛的这句吐槽,和数学试卷上满页的红叉重叠在一起——上周小测,我的数学只考了43分。
我气愤的把手机摔在沙发上,盯着茶桌上的试卷发呆。几何证明题的辅助线像乱麻,函数图像画得歪歪扭扭,老师用红笔写的“请认真答题!”刺得我眼睛生疼。或许我真的很笨,连游戏都玩不好,更别说学习了。窗外的雨敲打着玻璃,一下下砸在我心上。
周三的数学课,我盯着黑板上的立体几何题走神。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辅助线:“要计算三棱锥的体积,关键是找到底面和高……”他的粉笔停顿在黑板中央,形成一个清晰的顶点,三条辅助线像射线般延伸开——这个画面突然让我想起什么。
那天晚上,我鬼使神差地打开第五人格。我没有急着打排位,而是在自定义模式练习雕像放置。当我在红教堂的二楼放下第一座雕像,看着它的锥面攻击范围在地面投下三角形阴影时,突然浑身一震——这不就是数学老师讲的“三棱锥”吗?
雕像的放置点是顶点,攻击范围的三条边是棱,地面阴影就是底面!我立刻翻开数学笔记本,把老师画的辅助线和雕像的锥面范围重叠在一起:计算体积时,先确定底面三角形的面积(雕像阴影面积),再找到顶点到底面的距离(雕像高度),代入公式V=1/3Sh。当我算出笔记本上那道题的答案“24cm³”时,才发现——原来老师讲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藏在这一次次的雕像放置里。
从那天起,我开始用雕刻家的“精准法则”学数学。
- 解几何题时,想象自己在放置雕像,先确定顶点(关键点),再延伸棱线(辅助线),最后计算范围(面积体积)
- 画函数图像时,像调整雕像角度一样精准定位顶点和对称轴,确保图像对称
- 遇到复杂问题,就像雕刻家在板区布局,先拆分“地图资源”(已知条件),再规划“攻击路线”(解题步骤)
数学课上,老师讲“圆锥曲线”时,我看着黑板上的椭圆方程,突然想起雕刻家在永眠镇的旋转楼梯放置雕像——椭圆的两个焦点就像雕像的两个放置点,准线就是楼梯的扶手,离心率决定了“锥面范围”的宽窄。当我举手回答完离心率e=c/a的推导过程后坐下时,同桌用胳膊肘撞了我一下:“喂,小余干,你开了……?”
第二次月考前的最后一周,我把雕刻家的手办放在书桌上。每天刷题累了,就拿起手办调整角度,想象它在不同“地图”(题型)的放置策略。遇到难题时,就在脑海里默念:“每一次精准计算,都通向唯一的真理。”
数学考试那天,我握着笔的手微微发抖。当看到最后一道附加题考“三棱锥外接球体积”时,雕刻家的雕像布局突然在脑海里清晰起来:三座雕像的顶点构成三棱锥,攻击范围的球面就是外接球!我用老师教的“补形法”画出正方体,算出球的直径,代入体积公式。交卷时,我仿佛听见了游戏里“大获全胜”的提示音。
成绩出来那天,我捂着怦怦直跳的心打开成绩单——数学114分!试卷上,最后那道附加题被老师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写着:“进步显著,继续加油!”我摸着发烫的耳朵,想起那个雨夜连输七场的自己,突然明白:所谓“笨”,只是没找到属于自己的“解题密钥”。
现在我的书桌上,雕刻家手办旁边摆着数学满分试卷。它们像一对默契的伙伴,提醒我:游戏里的精准思维可以变成学习的利器,而那些曾经让你自卑的“笨拙”,或许只是尚未被点亮的天赋。
「闇の中にいても、彫刻刀で光明を刻み出そう」
即使身处黑暗,也要用刻刀雕琢光明。
(镐击大王:s1不在榜雕刻了解一下ɑ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