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真的值得!
深夜的台灯在墙上投下孤独的光圈,我望着桌角那叠半人高的习题册,笔尖在草稿纸上洇开墨点。这样拼尽全力却看不到希望的日子,真的值得吗?这个问题像藤蔓缠绕着心脏,越收越紧。
第一次月考的数学试卷发下来时,鲜红的68分像烧红的烙铁烫进眼底,书桌上天道酬勤的座右铭显得那么讽刺。我把自己锁在房间,揉烂的试卷砸向墙壁的瞬间,我突然看见窗台停着一只灰扑扑的麻雀,它抖了抖羽毛,迎着暮色腾空而起——那奋力振翅的姿态,像一束光照进我的黑夜。我明白了:值得与否,不在于此刻站在哪里,而在于是否愿意再次起飞。
从那天起,错题本不再是摆设,而是我的飞行日志。我用三种颜色标注失误:红色标记因粗心坠落的瞬间,蓝色记录迷失方向的航程,绿色标记需要补给的盲区。每晚整理时,都会对着镜子里疲惫的自己说:"今天又修复了三处破损的羽翼。当第37张绿色标签覆盖了曾经的红色警示区,我突然懂得:所有修补翅膀的时光,都值得被郑重收藏。
期中考试那天的阳光格外明亮。当压轴题映入眼帘——那道让我几次折翼的几何题,我的呼吸竟异常平稳。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我听见翅膀切开气流的呼啸,那些熬过的夜、流过的泪在此刻的化作了清晰的解题步骤。最后一笔落下时,眼角莫名湿润:原来拼尽全力穿越风暴的滋味,如此值得铭记。
“135分,这是质的飞跃!”数学老师的声音有些激动。望向窗外,一群群的麻雀在低空滑翔,它们将“值得”写满整片天空,斜阳把它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突然看清:真正的值得,从来不是孤峰上的独奏,而是逆风中依然持续的振翅。
这张试卷早已夹进书页,但那段日子馈赠的礼物始终在怀。当错题本上的红痕终成勋章,才懂那些暗夜里的挣扎,原是灵魂在打磨飞越群山的刃,当我不再执着于分数,反而在每道错题里看见成长的年轮,才真正明白坚持的价值。
此后每遇迷茫,我都会想起那只暮色里的麻雀,因为它用小小的身体告诉我:生命中最壮丽的风景,永远在“值得”的坚持之后。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漫长的飞行?总会有逆风撕扯羽翼,有雷雨遮蔽航向。但多年后回望来路,那些让你怀疑是否值得的坚持,终将成为云层之上最亮的航标——因为飞翔的意义,从来不在抵达,而在每一次振翅时,都听见灵魂在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