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苏东坡学习

初二作文 作者:忆柒殇羽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题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豪放诗派的代表人物。是的,我喜欢他的作品,喜欢他笔下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壮,喜欢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婉约,喜欢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更喜欢他的豁达乐观。

丙辰中秋佳节,月光皎皎。本应是与家人团圆的日子,苏轼却只能自斟自饮,把酒问青天。若换做旁人,恐怕早就被从中来郁郁寡欢。可他赏月抒怀,提笔写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他看来,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然如此,为何要感慨悲伤?可见他的超脱开朗,末了,他也不忘写下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日,下起瓢泼大雨,苏轼仍然冒着风雨不慌不忙的赶路。彼时,他正是官场失意之时。可他并不灰心,吟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之路纵然曲折,可他受辱不惊,淡然的走过风风雨雨,走向阳春三月。“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管外界环境如何,他始终是那个乐观淡然的苏轼,无悲无喜。

也是被贬官后,苏轼与黄庭坚一同来到一家店吃面。黄庭坚愁眉苦脸、满腹心事,加之那碗面确实不好吃,他细嚼慢咽,吃了几口,不免唉声叹气。然而苏东坡并未计较这么多,狼吞虎咽的把那碗面吃完了,黄庭坚心中不免感到疑惑,素问苏东坡为何吃的如此之快,苏东坡答道:“明知道这碗面不好吃,为何还要细嚼慢咽呢?”听罢,黄庭坚不由得深思。是啊,苦难的人生为何还要咀嚼?果然是苏轼啊,他明白这点,所以不去过分计较人生的磕磕绊绊,而是坦荡乐观的面对人生。

人生路上有阳光亦有风雨,淡然走过,才是真谛,想想“月有阴晴圆缺”,想想“也无风雨也无晴”,想必就能多一份从容不破。

朝前方走吧,像苏东坡那样从容淡定,也许不好的心情就会消散。记得向苏东坡学习,一路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