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晨光熹微,我站在窗前,望着那片熟悉的田野。露珠在草叶上滚动,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仿佛大地的泪珠,在朝阳下闪烁着希望。这是我生活了十八年的村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汗水与辛劳,每一株庄稼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这里,有我最深切的牵挂,也有我最动人的风景。
记得小时候,父亲总在黎明前起床,扛着锄头走向田间。那时的我,总爱趴在窗台上,看父亲的身影在晨雾中渐渐模糊,只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父亲说,农人的辛劳,是大地的馈赠。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如今,当我亲手插下秧苗,感受泥土的温度,才真正懂得了其中的深意。那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一种与土地的对话,一种对生命的敬畏。
夏日的午后,蝉鸣如织,阳光炙烤着大地。我和母亲在田埂边摘豆角,汗水浸透了衣衫,却依然笑语盈盈。母亲说,这豆角最是调皮,总爱往人脸上钻。我们相视而笑,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份简单的快乐。夕阳西下,我们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回家,那弯弯的豆角,像极了母亲眼角的皱纹,都饱含着生活的甘甜。
秋风起时,稻田一片金黄。收割机轰鸣着驶过,留下一地碎金。我站在田埂上,看着父亲弯腰捡拾遗落的稻穗,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捡拾散落的时光。父亲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稻穗,都是土地的馈赠。这句话,让我想起《诗经》中"黍稷重穋,禾麻菽麦"的诗句,原来,农人的辛劳,早已融入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冬日的清晨,霜花覆盖了窗棂。我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他说,那时候没有收割机,全靠人力打稻。冬天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打谷场上,手冻得通红,却依然笑声不断。爷爷说,那时候的苦,现在想来,都是甜。我望着炉火中跳动的火焰,仿佛看到了爷爷年轻时的身影,看到了那个时代农人的坚韧与乐观。
站在田埂上,我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承载着祖辈的记忆。这里的每一株庄稼,都凝聚着农人的汗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生命的希望。我终于明白,"吾之有辛",不仅是农人的辛劳,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对土地的深情,一种对生命的礼赞。
当暮色降临,我依然站在窗前。远处的村庄亮起点点灯光,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我知道,那些灯光下,有父亲在修理农具,有母亲在准备晚餐,有爷爷在翻看老照片。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的生活,平凡而真实,质朴而温暖。
这片土地,给了我最生动的课堂;这份辛劳,给了我最深刻的领悟。当我将来离开家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份对土地的深情,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将永远伴随着我。因为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我的根,永远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