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落日与寻常清晨

初一作文 作者:Winfirst

紫禁城的红墙依旧巍峨,只是如今我踏入这里,也需和万千游人一样,攥着一张印着宫殿图案的门票。每年我都会来一次,在太和殿的龙椅旁静静站着,那冰冷的鎏金纹路,曾是我童年最熟悉的触感。今天,一个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蹦到我面前,睁着圆溜溜的眼睛问:“老爷爷,你是谁呀?为什么总盯着这把椅子看?”我摸了摸他的头,反问他的来历。他骄傲地扬起下巴:“我是这儿保安爷爷的孙子!”我望着他跑开的背影,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被困在这座“围城”里的自己。

我记事起就住在这座宏大的宫殿里,身边的人都叫我“皇上”,却没人告诉我,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我从未见过我的亲生母亲,刚出生不久,我就被抱进了皇宫,由乳母一手带大。模糊的记忆里,似乎有过一次与母亲的匆匆相见,但她的模样早已消散在时光里,只留下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让我偶尔会对着宫墙发呆。乳母是我童年唯一的温暖,她会偷偷给我带宫外的小零食,在我夜里哭闹时轻轻哼着不知名的歌谣。可随着我长大,乳母也被宫人们送走了,理由是“皇上需端庄自持,不可再耽于儿女情长”。那天我哭闹了很久,宫殿空旷的回声里,只有我自己的声音在回荡。

宫里的日子,总是被无数规矩包裹着。吃饭时,几十道菜摆满桌子,我却只能夹面前的几样,剩下的任凭其凉透;走路时,太监宫女们要躬着身子随行,连脚步声都要压到最低;读书时,先生们摇头晃脑地教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我更想知道宫墙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有一个算是朋友的伴读,他和我一起练书法、学骑射。有一次,我们在书房练字,他突然放下毛笔,轻声说:“你已经不是皇帝了。”我当时又气又懵,抓起砚台里的墨汁,命令身旁的侍从喝下去。侍从二话不说,端起墨汁就往嘴里灌,伴读惊得瞪大了眼睛,眼神里满是疑惑与不解,他大概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还会对一个“废帝”言听计从。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有些悲哀,这宫里的人,究竟是忠于我,还是忠于“皇帝”这个虚无的名号?

后来,一位外国老师走进了我的生活。他叫庄士敦,带着一身西洋气息,给我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东西——望远镜、地球仪,还有一本本讲述世界历史的书。他不像宫里的大臣那样对我毕恭毕敬,反而会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告诉我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告诉我外面的世界有火车、汽车,有自由呼吸的空气。我渐渐依赖上这种平等的交流,常常和他聊到深夜。他还送给我一辆当时很流行的自行车,我欣喜若狂,在皇宫的御花园里骑着它四处穿梭,风吹过脸颊的感觉,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自由”的滋味。

可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沉重一击。那天,宫里传来母亲去世的消息,我瞬间如遭雷击。我已经长大,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孩子,我清楚地知道,这是我唯一能靠近母亲的机会。我发疯似的想要冲出皇宫,去见她最后一面,可大臣们拦住了我,他们说:“皇上乃九五之尊,岂能轻易出宫?太后有旨,国丧期间,皇上需坐镇宫中,以安民心。”他们的话语冰冷而坚硬,像一道道枷锁,将我牢牢困住。我绝望地爬上宫殿的屋顶,对着天空哭喊着母亲的名字,声音嘶哑,泪水模糊了视线。大臣们就站在下面,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没有人上前劝阻,也没有人安慰我。庄士敦闻讯赶来,他看着屋顶上的我,眼神里满是担忧与愤怒。他冲到大臣们面前,大声质问:“他是一个儿子!他的母亲去世了,为什么不让他去见最后一面?你们的规矩,比亲情还重要吗?”那一刻,我知道,这个外国老师,是真的懂我。

离别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庄士敦要回国的那天,没有盛大的送别仪式,也没有古人的长亭古道、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是一个和往常一样的清晨,阳光透过宫墙的缝隙,洒在石板路上。他递给我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是一枚小小的指南针。他说:“无论将来你走到哪里,都不要迷失自己的方向。”我看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没有哭,也没有说话。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我才明白,有些离别,就是在一个和平常一样的早晨,有人留在了昨天,而我,只能带着他的嘱托,继续往前走。

后来的日子,我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从皇宫到平民窟,从“皇帝”到普通人,我尝过颠沛流离的艰辛,也体会过柴米油盐的平淡。我学会了自己洗衣做饭,学会了和邻里打招呼,学会了用平和的心态看待曾经的一切。如今,我早已不是那个被困在紫禁城的少年,那些荣耀与屈辱、繁华与落寞,都已化作生命里的过往。

夕阳西下,紫禁城的轮廓被染成了温暖的金色。我慢慢走出宫门,身后的宫殿渐渐远去。那个系着红领巾的小男孩,还在广场上追逐嬉戏。我想,他永远不会知道,这个看着龙椅发呆的老爷爷,曾经是这座宫殿的主人。而我也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而是与自己的过去和解。那些曾经的伤痛与遗憾,那些生命里出现过的温暖与感动,都已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陪着我,在寻常的日子里,平静地走向未来。

返回列表

上一篇:第一次偷东西

下一篇:父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