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和担当

高三作文 作者:卡布叻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李大钊先生百年前的呐喊,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回响。当时代的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代人手中,责任与担当早已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是刻在青春年轮里的使命印记。

### 一、历史长河中的青春担当

翻开泛黄的《新青年》杂志,1919年5月4日那场震撼神州的游行队伍中,无数青年学生高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标语。26岁的周恩来在天津街头奔走呼号,23岁的邓中夏彻夜撰写檄文,他们用热血在历史画卷上泼洒出最浓烈的朱红。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这些先驱者用生命诠释了责任的分量——当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时,挺身而出便是青春最壮丽的姿态。

### 二、平凡岗位上的时代答卷

在贵州平塘的"天眼"基地,90后工程师南仁东团队用十年青春筑就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当被问及为何放弃海外优渥条件时,总工程师姜鹏说:"我们这一代人,就是要把'卡脖子'的技术变成'杀手锏'。"在武汉抗疫前线,24岁的护士刘家怡说出"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孩子了"的宣言;在凉山悬崖村,95后村官某色拉博用直播带领村民走出大山。这些年轻面孔告诉我们:责任不必惊天动地,把平凡做到极致便是担当。

### 三、数字时代的责任觉醒

当00后整顿职场的热搜刷屏时,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用代码改变世界的身影。清华大学"天机芯"团队平均年龄28岁,他们研发的类脑芯片登上《自然》杂志封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贾阳带领的团队中,90后占比超过六成。在B站,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用一条5G测评视频获得千万播放,让科技普惠照进现实。这些数字原住民正在用特有的方式证明:每个岗位都是责任的坐标,每次创新都是担当的注脚。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这代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当"躺平"成为网络热词时,更多青年选择在实验室通宵达旦;当"佛系"文化盛行时,基层干部正在乡村振兴一线挥洒汗水。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所说:"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让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杆。"这份自信,源于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底气,更来自新时代青年对责任的深刻认知。

从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期许,到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誓言,责任与担当始终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当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将知识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便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回答。正如大凉山深处的支教老师所说:"我们种下的不只是格桑花,更是未来的希望。"这,就是一代人写给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