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夏

初二作文 作者:养好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镌刻在无数校园的墙壁上,看似朴素,却蕴含着生命成长的深刻辩证法。学习非一日之功,向上无终南捷径,二者相融,恰如溪流与江海的关系:每一滴水的向前奔涌,最终成就了浩瀚无垠。

“好好学习”是向内深耕的功夫。它要求我们以专注之心面对知识,如匠人打磨玉石,每一刻都不苟且。古人云“格物致知”,便是将学问做到极处,从一事一物中穷究天理。这种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锤炼,是让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根基。

而“天天向上”则指向外在的超越。它描绘了一种动态的、生生不息的成长状态。向上,是竹笋破土时的那股劲头,每一天都比昨日更接近阳光;是航海者仰望星空,在每个黎明调整航向,驶向更辽阔的海洋。这种向上,不仅是学识的增长,更是人格的升华、视野的开阔。

最妙处在于“天天”二字——它将宏大的“向上”愿景,化解为每个“今天”的具体实践。真正的成长从不来自一时的热血,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如溪流不舍昼夜,终成江河;如春苗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当我们把“好好学习”化作每日的修行,“天天向上”便自然成为生命的常态。

这八个字,说的正是中国文化中最朴素的智慧:以持续的努力为阶梯,以每日的进步为刻度,最终抵达那个更加开阔、更加明亮的自己。

到了学校,操场上早已人声鼎沸。各班同学在各自指定区域站好,拉起了横幅。高二六班的区域格外显眼,他们在中间,而且周昊然弄来了一个巨大的闪光加油牌,上面写着非常中二的加油词:文六出征,寸草不生!

比这更惊奇的是,陈三问和老刘不知道从哪搞来了一面大鼓,俩人一左一右站在旁边,唐航照和一个男生负责着敲击,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

“老沈!怀儿!这边!”周昊然远远地就看到他们,挥舞着手臂大喊。

沈叙白被这阵仗弄得微微皱眉,但还是跟着江祁怀走了过去。

“怎么样?气势足吧?”周昊然得意地指着那面鼓,“我跟三问申请了好久才批的!”

“你再敲响点,裁判该先把我们班罚出去了。”沈叙白淡淡地说。

周昊然:“……老沈你能不能有点集体荣誉感?”

接下来是开幕式,校长在舞台上激情讲话,沈叙白听没听进去不知道,江祁怀反正是快被热死了,心里想着这校长怎么这么啰嗦。周昊然和唐航照就更不用说了,唐航照活人微死。周昊然已经大汗淋漓了,跟刚跑完三千米似的。

他们四个加上艾滞言,刚好在最后五个,太阳公公非常不公平的将阳光全洒在了他们身上。

“靠,热死了。”周昊然扯了扯衣领子。

“周昊然。”艾滞言就站在他后面,他拿了个……电动小风扇出来。

“要吗?”艾滞言面无表情地向周昊然抛出十分诱人的邀请。

“要要要!包要的啊兄弟,我靠兄弟你人真好!”周昊然一看这玩意儿顿时精神倍儿满,直接从艾滞言手上抢了过来,生怕对方下一秒就突然反悔。

“不儿,耗子你干什么呢?”糖糖用他的火眼金睛发现了耗子背叛组织的行为,“来来来分兄弟们吹吹呗。”

周昊然没说话,看了眼艾滞言,艾滞言轻轻点了点头。

“行行行给你们,咱五个一块儿吹吧。”周昊然拿着风扇就如救世主般走了过来。

就这么边吹边聊了会儿,开幕式表演讲话什么的也都结束了,校长大声地喊了一声:

“现在,运动会,正式开始!”

操场立马就沸腾了起来,第一个项目就是男子跳高,文六班和江祁怀一样报了这个还有沈逸丞,是个为数不多的体育生,江祁怀以为他会报短跑之类的,结果他还报了跳高。

男子跳高起跳是一米三,江祁怀是第五个,起跳一般所有人都会通过,这次也不意外,毕竟跳高这个项目的看点都在后边。

第二次起跳沈逸丞和一个理二班的体育生谢博直接报了一米四,升了整整十厘米,两个人却也都是轻松跳过。

他俩完了后就又到江祁怀了,江祁怀也报了同样的高度,也的轻松越过。

跳了半个小时过后,场上只剩下了三个人——沈逸丞、谢博,以及江祁怀。

横杆已经升到了一米八五,沈逸丞的第二次起跳和谢博的第三次起跳出乎意料的都失败了,两个人正在旁边调整呼吸。

“江祁怀,第一次试跳,一米八五!”裁判举起了白旗。

观众席上的喧嚣立马沉寂下来。江祁怀站在助跑线上,深吸一口气。十七岁的少年身形修长,微风拂过他的头发。

江祁怀直视着前方,目光锁定横杆,助跑节奏很好,他的身体逐渐向内倾斜,起跳腿猛地蹬了一下地面,另一腿迅速上摆,身体腾空旋转。

这是他最常练、也是练的最好的跳法——背越式。

背对横杆的刹那,少年身体微微成弓状,头发因为失重有些向上飘起,微风灌入运动服下方,好看的人鱼线露了点出来。

然后便是下落,他落在柔软的垫子上,

沙坑扬起细小的尘粒。他抬头看去,横杆颤动了两下,最终静止在原位。

成功了。

“厉害啊怀儿!”周昊然在观赛区那边喊了一嗓子。

“兄弟为你骄傲!”糖糖也喊。

“昂!”江祁怀回了一声表示自己听见了,他转过头,看向哥哥。

沈叙白没说话,朝他挥了挥手,露出一个浅笑。

江祁怀挠了挠后脑勺,也回了一个微笑。

沈逸丞走过来,与他击掌:“没想到你真跳过去了。”

江祁怀点了点头,没说话,毕竟他们都知道,比赛还没有结束,沈逸丞还有最后一次试跳机会。

沈逸丞站在助跑线上,接着开始助跑,起跳,过杆——身体过去了,但脚跟带到了横杆,横杆应声落下。

沈逸丞第三次试跳失败。

观众席爆发出欢呼。

江祁怀赢了。

裁判老师走过来:“祁怀,恭喜夺冠!要尝试破校纪录吗?一米九五。”

周围的欢呼声小了下去,变成了窃窃私语。校纪录可不是那么容易破的。

江祁怀望向横杆:“我试试。”

第一次试跳,可能有些紧张了,他助跑节奏稍乱,起跳时离横杆太近,整个背部把横杆撞了下来。

第二次,起跳不错,但过杆时腰部下沉,小腿带落了横杆。

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

他站在起点,感受到了双腿的疲惫。

江祁怀开始助跑,步伐坚定,起跳瞬间,他全力蹬伸,腾空后迅速倒肩、展体……

在最高点,他形成一道完美的弧线然后他收腹举腿,整个身体越过横杆。

落入垫子的那一刻,他听到全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横杆静静地停留在一米九五的高度上,丝毫未动。

江祁怀躺在垫子上,胸口剧烈起伏。锁骨链他没摘,冰冷的感觉触在了心脏的位置。

周昊然第一个冲过来拉住他:“靠!江祁怀!你破了纪录!一米九五啊!”

紧接着是唐航照:“我靠,怀儿你可以啊,太可以了。”

“六班出征!寸草不生!”几十个他们班的人在看江祁怀这边的跳高,口号喊出来时十分的响亮、大气。

江祁怀笑了两声,然后往向一旁没有说话的沈叙白。

“哥。”他拉住沈叙白的手,洁白的牙齿露出,“我厉不厉害?”

沈叙白没有挣脱,由着他抓:“你最厉害。”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蕴含着成长的朴素真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进步来自日复一日的坚持,如同溪流奔涌不息,终能汇成江海。

“好好学习”是根基。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的锤炼。当我们专注地投入学习,便是在为成长打下最坚实的地基。每一个认真思考的瞬间,都在悄悄改变着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

“天天向上”是方向。它意味着每个今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可能是解开了一道难题,可能是读懂了一篇好文,也可能是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这种向上不是陡峭的攀登,而是平缓的坡道,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抵达新的高度。

最可贵的是“天天”二字。它将宏大的理想化解为触手可及的小目标,让成长成为可以丈量的日常。当我们把学习变成习惯,向上便成了生命的自然姿态。这八个字,正是对持续成长最生动的诠释。

返回列表

上一篇:随笔

下一篇:坏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