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文学之我的一天

初一作文 作者:历史课代表

第一日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的时候,我知道早晨已经到来了。这个时间点之所以被称为清晨,正是因为它比上午要早,而比凌晨要晚。我躺在床上思考着要不要起床,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如果不起床,我就只能继续躺着;但如果起床,我就不再是躺着的状态了。

我的闹钟在六点零三分响起,之所以不是六点整,是因为昨天设置闹钟时我花了三分钟思考该设几点。这三分钟的思考直接导致了今天闹钟推迟三分钟响起,而明天我可能又要花三分钟来调整这个时间。时间就是这样在调整中不断被调整的。

穿衣过程充满哲学思辨。我把左腿伸进裤管时想到,如果先把右腿伸进去,那么现在左腿就会在外面。衬衫的纽扣从下往上扣和从上往下扣,最终都能到达同一个终点,但途经的路径却截然不同。这让我想起人生,虽然每个人终点相同,但过程各不相同,不过现在想这些对扣纽扣并没有什么实际帮助。

早餐时我对着麦片碗沉思。牛奶倒入麦片的瞬间,麦片开始变软。这个变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麦片接触了液体。而牛奶之所以是液体,是因为它具有流动性。当我用勺子搅动时,忽然意识到:如果我不搅动,麦片就会沉底;但正因为我在搅动,所以麦片没有沉底。

出门时我反复检查钥匙。钥匙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打开门锁,而门锁需要钥匙才能打开。我把钥匙放进口袋,又拿出来确认,再放回去。这个动作重复了七次,因为第六次确认后我总觉得还没确认,直到第七次才确认自己已经确认过了。

走在人行道上,我注意到自己的脚步节奏。左脚迈出后必然跟着右脚,而右脚迈出后必然跟着左脚。这种交替运动使我得以向前移动,之所以能向前移动,是因为我在交替迈步。如果停下来交替迈步,就只能停留在原地。

路边的梧桐树在风中摇曳。树叶晃动是因为有风,而我们知道有风正是因为树叶在晃动。这让我想起认识的相对性:我们通过结果推断原因,又通过原因解释结果。就像我现在要去上班,是因为公司要求上班;而公司要求上班,所以我现在要去上班。

地铁站台的等待充满辩证。显示屏说列车还有两分钟到达,这两分钟既很短又很长。说它短是因为比三分钟少六十秒,说它长是因为比一分钟多六十秒。当所有人挤进车厢时,车厢变得拥挤正是因为挤进了很多人。

工位上的电脑开机用了四十五秒。这四十五秒里我数了四十五个数,每个数正好对应一秒。如果电脑开机更快些,我数的数就会少些;但如果我数得更快些,电脑开机时间也不会变短。

领导布置工作时说“这个任务很简单”。简单的意思是容易完成,而容易完成的任务就是简单的任务。他用了十分钟解释为什么简单,这让我明白:当需要花十分钟证明某件事简单时,这件事可能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

午餐时我盯着菜单犹豫。每个选项都是食物,而食物都能果腹。选择A或选择B的区别在于,选择A就吃不到B,选择B就吃不到A。最后我选了C,因为既然A和B难以抉择,不如选择不需要抉择的C。

下午的会议从两点开到四点。会议时长两小时的原因是预定了一百二十分钟,而一百二十分钟等于两小时。每个人都在发言,但说的内容都差不多,因为如果内容差别很大,就不会听起来都差不多了。

下班路上遇到邻居打招呼。他说“下班了?”,我回答“是啊下班了”。这个对话成立的前提是,他看出我下班了,而我也确实下班了。如果我没下班,就不会出现在下班路上;既然出现在下班路上,说明我确实下班了。

晚饭后我决定写日记。拿起笔发现没墨水,换了一支又找不到本子。最终找到本子时意识到:如果早想到本子在哪里,就能早点开始写;但正因为没早点开始写,才需要现在找本子。

躺在床上的时候,今天即将结束。今天的结束意味着明天的开始,而明天的开始要以今天的结束为前提。我忽然明白:之所以有第一天,是因为这一天开始了;而这一天之所以是第一天,是因为我称之为第一天。

关灯时房间变暗了。黑暗是因为没有光,而没有光是因为关了灯。在黑暗中我想通一件事:今天经历了这么多事,是因为这是第一天;而正因为是第一天,所以才经历了这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