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30
五月的家庭聚会上,陈教授和林爸爸在阳台下棋,两位母亲在厨房忙碌。陈曦突然放下筷子,神情严肃得像要宣布重大发现。
"爸,妈,叔叔阿姨,"他的耳朵开始泛红,"我和林薇做了个决定。"
四双筷子同时停住。在家长们疑惑的目光中,陈曦掏出一份文件——竟然是份用图表分析的感情稳定性报告。
"数据显示,"他推推眼镜,"经过1432天的相处,我们的契合度达到98.7%。"
林薇忍着笑补充:"所以我们想..."
"把实验室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终身伴侣。"陈曦终于说完,额头冒出细汗。
沉默三秒后,四位家长同时笑出声。陈妈妈擦着眼角:"这孩子,连求婚都要用数据说话。"
真正求婚发生在三天后的实验室。当林薇像往常一样记录数据时,仪器突然打印出一张奇怪的谱图——峰线组成了一行摩斯密码。
"这什么情况?"她困惑地转头,发现陈曦单膝跪地,手里拿着个培养皿。皿中不是细菌,而是用培养基写成的"Marry Me"。
"我优化了求婚方案,"他声音发颤,"这个培养基配方可以保持字形72小时不扩散。"
林薇看着这个连浪漫都要追求最优解的男孩,突然发现他白大褂下穿着正式西装,头发也精心打理过。
"你..."她眼眶发热,"什么时候准备的?"
"从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你。"他打开培养皿,取出枚戒指——戒托是双螺旋结构,镶着颗蓝色的合成晶体。
"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合成的材料,"他轻声说,"我把它做成了最稳定的晶型。"
窗外,夕阳正好。仪器嗡嗡作响,像在为他们奏响祝福的乐章。
领证那天是个普通的工作日。两人特意选了下午三点——"避开高峰期,办事效率最高",这是陈曦的计算结果。
但真站在民政局门口时,这个总是冷静的科学家却紧张得同手同脚。签字时钢笔掉了三次,最后还是林薇稳住他的手共同签下名字。
红本本拿到手的瞬间,陈曦突然说:"等等,还有个程序没完成。"
在工作人员疑惑的目光中,他掏出pH试纸:"应该先测试纸张的酸碱性,确保保存年限..."
林薇笑着抢过试纸:"这个数据回家再测。"
回程的公交车上,他们并排坐着看结婚证照片。两张略显呆板的证件照,却比任何婚纱照都珍贵。
"其实,"陈曦轻声说,"我计算过无数种求婚方案的成本和成功率。"
"最终为什么选实验室?" "因为那里是我们故事的开始。"
暮色渐浓,公交车摇摇晃晃。两个刚成为夫妻的年轻人靠在一起,计划着晚上回实验室继续未完成的实验。
或许最好的爱情就是这样——不需要盛大仪式,只要在平凡的日子里,继续做着共同热爱的事。就像化学反应,最动人的永远是那些日常的、细微的、持续发生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