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次,我长大了
小时候,我最怕黑,总要把房间里的灯全部打开才敢睡觉。可现在,我独自走在漆黑的夜路上,却觉得星光比路灯更温暖。原来,成长就是从害怕黑暗,到学会与黑暗和解。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停电,让我的恐惧彻底暴露无遗。那天晚上,我正在房间写作业,突然啪的一声,整个屋子陷入一片漆黑。我惊叫一声,手中的铅笔啪嗒掉在地上。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了我的心脏。我蜷缩在墙角,感觉黑暗中似乎藏着无数双窥视的眼睛。
妈妈循声赶来,摸黑找到了我。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手机照明,而是轻轻拉着我坐在窗边。你看,她指着窗外闪烁的星星,这么多美丽的星星呢。我抬起头,果然看见几颗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妈妈又说:黑暗不是敌人,它只是光明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与黑暗和解。每天睡前,我会慢慢调暗小夜灯的亮度,让眼睛逐渐适应光线的变化。有时我会在黑暗中数羊,有时则听着窗外的虫鸣声入睡。渐渐地,我发现黑暗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它更像是一块柔软的黑丝绒幕布,将白天的喧嚣隔绝在外。
去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考验。参加完同学的生日聚会,回家时发现电梯坏了,我必须独自走完漆黑的楼梯间。站在楼梯口,我的手心沁出了汗珠。深吸一口气,我摸着墙壁慢慢往上走。黑暗中,我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回响,心跳声大得仿佛要冲破胸膛。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妈妈说的话。我抬头望着楼梯转角处透进来的一丝月光,突然发现黑暗中的事物反而看得更清楚了——墙上的裂纹、天花板的阴影、甚至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在月光下显现出清晰的轮廓。当我终于走到家门口时,果然有种战胜自我的喜悦。
现在的我依然喜欢明亮的环境,但不再恐惧黑暗。因为我知道,黑暗不是吞噬光明的黑洞,而是让星光更加璀璨的画布。每当夜幕降临,我不再急着开灯,而是先静静地感受黑暗中的宁静。在这种宁静里,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也听见了成长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