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责成诗

六年级作文 作者:云兮y

何谓责任?或曰分内应为之事,如基石之于广厦,乃社会赖以存续的契约。然究其深层,责任更似一纸灵魂的债契,一笔无形却重逾千钧的“灵魂债务”。它并非全然来自外部的规训,而是源于我们与家国、历史乃至人类共同体之间,那份与生俱来、无法轻易注销的深刻羁绊。这份债务的清偿,恰是人格臻于完善的必经之路,亦是人类文明悲壮前行的永恒诗篇。

这笔灵魂债务,其债权人广袤而无垠。它首先指向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脚下的土地。鲁迅先生曾掷地有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此“有关”二字,便是责任的生动注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担当,皆因他们将自身命运与国运民瘼紧密相连,将对时代与民族的巨额负债,化为挺身而出的勇毅。债权人亦涵盖历史的绵延序列,我们既承袭着前贤筚路蓝缕开辟的遗产,便自然肩负着为后代开创更美好未来的使命。埃德蒙·伯克警示:“永远不要作恶,也不要让世界看起来微不足道,因为你亏欠着人类的过去,也亏欠着未来。”这份对历史与未来的双重负债,使我们的责任超越了当下的局限,具有了纵深的维度。

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偿还这笔“灵魂债务”。它绝非简单的义务履行,而是一场充满主体意志与创造力量的壮丽实践。康德将责任置于道德律令的星空,其言“义务,你这崇高伟大的威名!”揭示了偿债过程的内在强制性与其带来的精神升华。但偿债的方式,却可如艺术般多彩。是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决绝,以其个体生命的陨落,偿还了对知己、对燕国存亡的承诺;亦是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贫民窟的无声坚守,以其毕生的慈悲,偿还了她心目中对于人类苦难所负的“上帝之债”。他们的“偿还”,并非被动应付,而是主动选择将债务化为生命的意义坐标,从而在清偿中成就了不朽。

诚然,这份“灵魂债务”常感沉重,甚至令人望而生畏,如帕斯卡所感:“那是一支无声的军队。”但正视并勇于承担它,恰是人性光辉的极致展现。当我们将这债务内化为生命的核心动力,便能在履行中触摸到存在的重量与尊严。愿青年一代皆能洞悉这笔与灵魂共生的债务,不规避,不推诿,以真诚之心“偿还”,在责任的坐标系中,镌刻下无愧于自我与时代的壮丽诗行,让灵魂因负重而愈发璀璨,因清偿而终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