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友谊
窗外的梧桐树影斑驳地投在课桌上,粉笔灰簌簌落在我的草稿纸上。距离高考还有97天,这已经是第三次模拟考试后的深夜了。我揉着发酸的手腕,看着面前摊开的《红楼梦》人物关系图,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连续三天熬夜整理知识卡片。
"小林,借支笔。"后排传来熟悉的声音。抬头看见班长陈默抱着一摞试卷从走廊经过,他校服领口沾着几点墨迹,显然是刚结束晚自习的批改工作。我接过他递来的黑色签字笔,发现这支笔和我上周丢失的那支完全一样——笔帽上刻着"静水流深"四个字,是我们班班主任送的毕业礼物。
"你手腕怎么了?"他注意到我握笔的姿势有些别扭。我这才想起早上不小心把钢笔甩歪了,当时没在意,此刻却觉得阵阵刺痛。陈默掏出随身携带的创可贴,轻轻按在我手背:"记得上次你帮我包扎被纸划破的手掌吗?这次换我照顾你。"
我们并肩坐在最后一排的位置上,他的铅笔盒里躺着半块橡皮和三支荧光笔。当月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时,我看到他悄悄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翻到我的位置,书页间夹着的便利贴写着:"今天下午的理综实验题,我帮你整理了错题思路。"
第二天清晨,我在储物柜发现了一瓶葡萄糖口服液。标签背面用圆珠笔写着:"高三冲刺阶段,每天早读前喝一杯。"原来陈默每天都会提前半小时到校,就为了替我保管这份温暖。这种默契让我们在每次考试前都能互相提醒带齐文具,甚至约定好谁先发现对方遗漏的东西就立刻补上。
直到最后一次模拟考那天,我们在考场外偶遇。他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坐标系,旁边标注着"函数图像记忆法"。我这才明白,那些深夜里他偷偷塞给我的数学笔记,都是用这种方式传递的。他总说:"你看,就像一次函数一样,我们的友谊永远向上升。"
收卷铃响起时,我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突然想起去年秋天也是这样的天气。那时我们刚组建学习小组,陈默主动承担了最难的立体几何题型讲解。他说:"你看这些几何体,就像人生的岔路口,只要找到正确的投影方向就能看清本质。"如今回想起这句话,竟觉得格外应景。
高考当天,我在考场门口遇见了陈默。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白校服,胸前的姓名牌被汗水浸湿了一角。我们相视一笑,他往我口袋里塞了颗薄荷糖:"记得上次你发烧请假,就是这颗糖让我坚持下来。"那一刻,我忽然读懂了他藏在行动背后的温柔。
走出考场时,夕阳正把教学楼染成金色。陈默指着天空中掠过的雁群说:"不管怎么样,就算它们飞得再高,也总会记得归巢的方向。"我知道,这就是我们共同的青春注脚。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有人默默托举着彼此的翅膀。
暮色渐浓时,我翻开那本《红楼梦》,在空白处写下新的感悟:真正的成长不是独闯天涯,而是学会在他人眼中看见自己的倒影。那些被善意照亮的时光碎片,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拼凑成最珍贵的记忆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