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节分端年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泪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每年的端午节,我家里都会包粽子。这不,天一早,妈妈就急着去集市上去购买包粽子的材料。
回到家里,妈妈兴致盎然地对我说:“我买了腊肉、糯米、红枣以及包粽子的粽叶要不我们来包粽子吧!”作为包粽子的爱好者,我高兴地答应下来。首先我把粽叶给弄成漏斗形,然后把浸好的糯米给舀一两勺子放在“漏斗”的第一层,然后放入你喜欢的陷,比如可以放腊肉、红枣等等。我最爱腊肉,所以我放了一两块腊肉,然后再放一层糯米盖住肉馅,再用绳子把粽子给包裹好,然后粽子就这样包好了,是不是很简单呢?
我们连续包了一个小时的粽子,终于给全部材料给包好了,简直没一点儿浪费。妈妈把粽子放入锅里蒸了许久,终于,一股香气腾腾的粽子扑鼻而来,抑制不住的口水吧嗒吧嗒的往下巴留下,我赶紧拿了一个,解开绳子,品尝着自己动手包的粽子。就这样,我们一边吃,一边听着爸爸讲着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一天就算这么充实地过去了。
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拥有这美好的一切,祝大家端午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