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青春,是生命坐标系中最富张力的一段刻度,是岁月长河里翻涌着无限可能的浪花。它似破土的新芽,带着对苍穹的向往奋力拔节;又像离弦之箭,携着无畏的勇气射向远方。在时代的宏大叙事里,青春从不曾缺席,它是无数炽热灵魂以梦为马、奔赴热爱的注脚,是个体微光汇聚成时代星河的密码。
一、青春的底色,是信仰的炽热
百年前,山河破碎风飘絮,一群平均年龄二十多岁的青年,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点燃了信仰的火种。他们以青春之躯,扛起救亡图存的重担,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奔走呼号,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诠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他们的青春,浸透着对国家民族的深沉大爱,将信仰的底色,染得炽热而鲜亮。
和平年代,信仰的传承从未间断。“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祥榕以19岁的青春,将对祖国的忠诚,定格在喀喇昆仑的边关;航天城里,一群平均年龄30多岁的科研团队,为实现航天强国梦,在无数个日夜中钻研,让“星辰大海”的信仰,在青春的拼搏里熠熠生辉。青春的信仰,无关年龄,无关处境,是对理想的坚守,对家国的担当,让灵魂有了栖息的港湾,前行有了不灭的灯塔。
二、青春的姿态,是奋斗的昂扬
校园里,清晨的诵读声里,藏着青春奋斗的剪影。莘莘学子们为了梦想中的学府,为了未来能奔赴热爱的事业,在题海中遨游,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实验室里,年轻的科研人专注于数据与实验,为攻克技术难题熬红双眼;工厂车间,新一代产业工人钻研技艺,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步伐更铿锵;田间地头,返乡创业的青年农人,把科技与汗水播撒在希望的土地,让青春在泥土芬芳中绽放。
奥运赛场上,苏翊鸣在单板滑雪的赛道上,以青春的无畏挑战极限,用金牌书写奋斗华章;抗疫一线,“00后”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成为守护生命的白色长城,稚嫩的脸庞上,是超越年龄的坚毅。青春的奋斗,是跌倒后再爬起的倔强,是明知山高路远仍一往无前的勇气,它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着成长的光芒,让每一次挫折,都成为迈向成功的阶梯。
三、青春的旋律,是创新的激昂
科技浪潮中,青春是创新最活跃的因子。大疆无人机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岁,他们用创新打破国外垄断,让中国无人机翱翔全球;字节跳动的年轻创业者们,以对互联网生态的敏锐洞察,打造出影响世界的信息平台。从5G技术的突破,到人工智能的探索,青春的智慧与创意,在科技的疆场开疆拓土。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舞台上,青春力量同样夺目。故宫里的年轻文物修复师,用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对话,让古老文物重焕生机;B站上的UP主们,以动漫、短视频等形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潮起来、活起来。青春的创新,是对传统的敬畏与突破,是用新的语言、新的方式,叩响时代的门扉,让文化的血脉在传承中奔涌不息,让创意的火花点亮未来的天空。
四、青春的温度,是共情的滚烫
社区服务站里,青春的身影穿梭忙碌,为孤寡老人送去陪伴,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支教山乡的青年教师,用知识与爱,点亮孩子们眼中的希望;公益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奔走呼吁,为环保、为公益事业添砖加瓦。青春的温度,藏在一个微笑、一次帮扶、一场陪伴里,是对他人苦难的共情,对社会责任的认领。
国际交流的舞台上,中国青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传递友谊与善意。留学生们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青年外交官以青春之音诠释中国担当,中外青年文化交流活动里,不同肤色的青春碰撞出理解与合作的火花。青春的温度,跨越国界,超越语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青春表达,让爱与善意,在交流中蔓延生长。
青春,是一段旅程,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繁花也有荆棘。但只要以信仰为帆,奋斗为桨,创新为风,共情为光,就能在时代的江海中,驶出属于自己的壮阔航线。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当我们将个人的青春融入时代的洪流,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那些关于理想、奋斗、创新、大爱的故事,便会汇聚成时代的交响,让青春的光芒,照亮民族复兴的漫漫征途,让生命的价值,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