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的修鞋摊

初二作文 作者:WU云梦

清晨六点半,巷口的梧桐树刚筛下第一缕阳光,老李的修鞋摊就支起来了。两根竹竿撑开褪色的蓝布篷,小马扎往矮凳旁一放,锤子、锥子、鞋钉在木桌上摆得整整齐齐,像即将开始一场精密的手术。

老李总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袖口磨出毛边也舍不得换。他修鞋时总戴着老花镜,镜片后面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专注得像位艺术家。我常蹲在旁边看他干活,锥子穿过皮革的瞬间,他拇指上的顶针会反射出细碎的光。"这手艺啊,是我爹传的,"他用牙咬断线头,"那会儿我才你这么高,蹲在他脚边捡钉子。"

修鞋摊是巷子里的"时钟"。七点准有穿校服的学生跑来修运动鞋,鞋边开胶的、鞋带断了的,老李总能在早读课前修好。"别急,"他一边涂胶水一边说,"读书要稳,穿鞋也要稳。"八点多是上班族的高跟鞋专场,细跟掉了的、鞋跟磨偏的,老李拿出特制的橡胶垫:"这个防滑,走大理石地不打滑。"

去年冬天我妈把雪地靴拿去修,鞋头的皮毛磨秃了一块。老李翻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各种颜色的鞋钉和皮毛碎料。"试试这个,"他挑出浅棕色的兔毛,用细针一点点缝上去,"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取鞋时我妈要多付钱,他摆摆手:"说好多少就多少,手艺不能掺水,价钱也不能。"

修鞋摊也是个微型社会。退休的张老师总来修老伴的布鞋,边等边讲年轻时的故事;送快递的小伙子常在这儿歇脚,喝着老李递的热茶;连隔壁宠物店的老板娘,都抱着猫来修宠物背包的拉链。有次两个年轻人为插队吵起来,老李放下手里的活:"修鞋跟做人一样,得有先来后到。"一句话说得两人都红了脸。

今年春天巷口改造,修鞋摊要搬到临时搭建的便民服务区。搬家那天,老街坊们都来帮忙。有人帮着抬木桌,有人小心地收着那些锃亮的工具。老李把那个用了三十年的铁皮工具箱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传家宝。"等新巷子修好了,我还回来,"他拍着手上的灰,"只要你们还需要。"

现在路过便民服务区,总能看见老李的修鞋摊前排着队。蓝布篷洗得更白了,但锤子敲在鞋钉上的声音依旧清脆。前几天我去修凉鞋,听见旁边的阿姨问:"老李,你这手艺打算传给谁啊?"老李笑着指了指不远处,他孙子正蹲在小马扎上,学着用锥子给旧皮鞋穿孔,阳光落在孩子认真的侧脸上,像一幅温暖的画。

返回列表

上一篇:窗外

下一篇:记忆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