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28

六年级作文 作者:板神在这

颁奖典礼的喧嚣与烧烤摊的烟火气散去后,日子仿佛被抽走了某种激昂的催化剂,重新回归到大学校园那种既规律又充满暗流的常态。获奖的喜悦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终会平复,但湖底的质地,已然不同。

奖金按照林晚照的坚持平分了。他账户里多出的那笔钱,像一层柔软的缓冲垫,让他呼吸都顺畅了些。家里的电话里,母亲的声音也多了几分实实在在的轻松,虽然父亲的案子依旧悬而未决,但至少经济上的燃眉之急暂时缓解了。这份由他们四人共同努力换来的成果,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介入并支撑了他的现实。

《心蚀》获奖的消息在C大和D大的小圈子里引起了一些波澜。林晚照偶尔会在去文学院上课时,接收到一些或好奇或钦佩的目光,甚至有低年级的学弟学妹跑来问他创作经验。他不再是那个默默无闻、偶尔因“怪异”被侧目的男生,他的名字开始和“才华”、“跨界”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这种感觉有些陌生,但他处理得很平静,没有得意,只是更清晰地意识到,作品一旦完成并呈现,便拥有了独立于作者的生命。

苏念的生活则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她依然穿梭在实验室、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日程表精确到令人发指。只是在一次视频通话时,她轻描淡写地提到,她的导师在组会上提到了他们的获奖项目,认为“将科学伦理问题以人文视角进行具象化探讨,是很有价值的尝试”。她说这话时,语气平淡,但林晚照捕捉到了她眼底一闪而过的、细微的亮光。他知道,这对她而言,已是很高的评价。

陈烁和沈雨薇的“庆功”方式则更为直接。陈烁用分到的奖金升级了他的3D打印机,印了一大堆奇形怪状、毫无实用价值的零件,美其名曰“探索结构艺术的边界”。沈雨薇则买了一套昂贵的专业颜料,并在群里晒出了她的新画作——一幅以《心蚀》中那个老旧AI为灵感创作的肖像,机械的轮廓与人性化的眼神形成微妙对比,色彩沉静而有力。

他们四人的群聊,热度也渐渐降了下来,恢复了日常分享的模式。只是偶尔,当其中一人遇到瓶颈或压力时,另外三人总会适时地出现。陈烁在为一个机械结构抓狂时,林晚照会发去一段某个古典戏剧里关于“平衡与冲突”的台词截图,附言:“看看古人怎么处理‘力’的对抗。”沈雨薇为创作理念纠结时,苏念会甩过来一篇关于视觉感知与心理联觉的论文摘要。这种支持不再像参赛时那样目标明确、火力全开,而是化作了更绵长、更生活化的相互支撑。

深秋的周末,林晚照去D大找苏念。他们没有去实验室,也没有去图书馆,只是在她学校后面那座种满了银杏树的小山坡上散步。金黄的叶子落了厚厚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像是秋天特有的私语。

“有时候会觉得,”林晚照看着远处在夕阳下变成剪影的教学楼,开口说道,“得奖像是一场梦。梦醒了,生活还是老样子。”

苏念弯腰拾起一片形状完美的银杏叶,对着光看着叶脉:“不是梦。是我们在原有的坐标系里,成功建立了一个新的函数关系。它证明了某些可能性。”

林晚照笑了。他总是会被她这种独特的、将一切纳入理性框架的表述方式逗乐,但这次,他听懂了其中的意味。获奖不是终点,而是开拓了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各自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新路径。

“我最近在写一个新的本子,”他告诉她,“不是赛博朋克,是一个关于……修复的故事。修复器物,也修复人与人之间的裂痕。”他没有提及父亲的官司,但苏念听懂了。

“嗯,”她将那片银杏叶递给他,“需要‘逻辑质检’的时候,随时。”

他接过叶子,指尖触碰到她微凉的皮肤。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交织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没有激动人心的告白,没有对未来宏大的规划,只有此刻的陪伴和一种心照不宣的懂得。

回去的公交车上,林晚照靠着窗,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他拿出那片金黄的银杏叶,夹进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他知道,前路依然会有风雨,家庭的困扰、学业的压力、未来的不确定性,都不会凭空消失。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同了。他不再是被动承受命运的船只,而是拥有了自己的桨和帆,以及可以并肩航行的伙伴。那个秋天,那座沉甸甸的奖杯,还有身边这个总是用科学语言描述世界的女孩,共同在他年轻的生命里,注入了一种沉静而深刻的力量。这力量不足以荡平一切坎坷,却足以让他在波涛中,稳住舵轮,看清前行的方向。青春的篇章还在书写,只是笔触,变得更加沉稳而有力。

返回列表

上一篇:水星“播种”记

下一篇:念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