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
清晨的雨来得突然。我站在巷口的屋檐下,看着雨滴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透明的小花。这条老巷子我走了二十年,却从未像今天这样仔细地看过它。
雨水顺着瓦片滑落,在屋檐边缘连成一道道水帘。我伸出手,几滴雨水落在掌心,凉丝丝的,带着一丝铁锈的味道——那是老房子屋顶铁皮的味道。巷子里的排水沟开始欢快地歌唱,浑浊的水流裹挟着几片落叶,急匆匆地奔向巷口的排水口。
卖豆浆的王伯推着他的小车经过,车轮碾过积水,发出"咕吱咕吱"的声响。"来碗热的?"他朝我笑笑,蒸汽从保温桶的缝隙里钻出来,在雨中形成一小团白雾。我点点头,接过温热的豆浆,纸杯上传来的温度刚好驱散清晨的寒意。
巷子深处的老槐树被雨水洗得发亮,深褐色的树干上爬满了翠绿的青苔。几个孩子躲在树下,踮着脚去够低垂的槐花。雨水打湿的花瓣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小星星。我小时候也常这样,雨后总要拉着奶奶来捡槐花,她说晒干了可以泡茶喝。
张阿姨家的花猫蹲在窗台上,琥珀色的眼睛盯着雨幕出神。窗户的玻璃上凝结着水珠,偶尔有一两颗顺着玻璃滑下,在窗框上留下蜿蜒的水痕。屋里的收音机正放着评弹,吴侬软语混着雨声,竟有种说不出的和谐。
拐角处的老茶馆已经亮起了灯。老板老李正在门口支雨棚,竹竿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透过雾气朦胧的玻璃,可以看见几位老茶客坐在靠窗的位置,他们面前的茶杯冒着热气,在玻璃上晕开一圈圈水雾。
我继续往巷子深处走去。雨水在墙角的野花上汇聚成晶莹的水珠,紫色的花瓣被压得微微低垂,却依然倔强地开着。这让我想起住在巷尾的刘老师,他腿脚不便,却每天坚持来巷口的信箱取报纸。此刻他的窗前亮着灯,隐约可见他伏案备课的身影。
雨渐渐小了。阳光穿过云层的缝隙,在湿漉漉的巷子里投下斑驳的光影。被雨水洗过的空气格外清新,混合着泥土、槐花和炊烟的味道。远处传来自行车铃铛的声音,送报的少年穿着雨衣,车筐里的报纸用塑料袋仔细地包着。
我站在巷子中央,忽然发现这条走了二十年的老巷,每一天都是新的。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阳光照在不同的角落,就连墙角的野草,也在不经意间长高了一寸。这大概就是生活的模样——在熟悉的风景里,永远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