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
清晨六点的校园,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总能在操场角落看见一个奔跑的身影。那是我的同桌小林,他总说:"跑步时,风会吹散所有烦恼。"这个皮肤黝黑、笑容灿烂的少年,用对长跑的热爱,在青春的赛道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记得去年校运会前夕,小林在训练时不慎扭伤了脚踝。医生叮嘱要静养两周,可他第二天就拄着拐杖出现在操场。那天飘着细雨,他单脚撑着伞,看着队友们训练,眼神里满是焦急。当教练劝他放弃比赛时,这个平时温和的男孩突然红了眼眶:"教练,您知道吗?每次冲过终点线时,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就像整个世界都在为我鼓掌。"
为了能参赛,他制定了严苛的康复计划。每天清晨五点半,当宿舍楼还沉浸在黑暗中,他已蹑手蹑脚地摸到操场,用受伤的脚轻轻点地,做着恢复性训练。午休时分,别人在打盹,他却在医务室接受理疗,冰敷袋上凝结的水珠顺着脸颊滑落,分不清是汗水还是冰水。有天我路过器材室,看见他扶着栏杆练习高抬腿,受伤的脚每抬起一次都伴随着轻微的颤抖,可他的嘴角始终挂着微笑。
比赛当天,小林绑着弹性绷带站在起跑线上。发令枪响的刹那,他像离弦的箭般冲了出去。前半程他保持着匀速,可到了第三圈,受伤的脚开始不听使唤,步伐明显踉跄起来。看台上的加油声此起彼伏,我看见他咬紧牙关,额头上青筋暴起,却始终没有放慢速度。最后五十米,他突然加速,整个人仿佛燃烧起来,最终以小组第二的成绩冲过终点。
冲线后的他瘫倒在地上,汗水浸透了运动服。我们围上去时,他喘着粗气说:"听到你们喊我名字的那一刻,突然就不疼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热爱不是三分钟热度的冲动,而是即使遍体鳞伤也要坚持到底的执着。就像沙漠中的胡杨,越是干旱越要向深处扎根;如同寒冬里的腊梅,越是风雪交加越要绽放芬芳。
小林的故事让我想起生物课上老师讲的"向光性"。植物会不顾一切地朝着光源生长,哪怕要弯曲茎干,哪怕要顶开石块。这种本能般的追求,不正是热爱的最好诠释吗?我们的历史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地钻研甲骨文,在故纸堆里寻找文明的密码;食堂的张师傅,总能把普通的食材变成令人回味的美食,他说看到同学们吃得开心就是最大的满足;就连校门口卖糖画的老艺人,用颤抖的手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龙凤,那糖丝里分明流淌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热爱"似乎成了奢侈品。可当我看见小林在跑道上挥洒汗水,看见老师们在课堂上神采飞扬,看见平凡劳动者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忽然懂得:热爱是暗夜里的星光,是寒冬里的暖阳,它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不平凡的意义。就像小林常说的:"跑下去,天自己会亮。"这份纯粹的热爱,终将化作照亮前路的明灯,引领我们穿越人生的迷雾,奔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