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坠青云志,蓬莱亦可达

初一作文 作者:林间小鹿

群山如海,波涛起伏。有人登小丘而心满意足,有人攀高峰尚壮心不已。前者以“知足常乐”自慰,后者凭“当凌绝顶”自勉。就个人而言,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无可厚非。人各有志,如此而已。但就时代发展。乃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而言,甘居人下没有出路,唯有不断登攀,才能辟出人迹罕至但山花浪漫的道路。

燕雀会在篱下嘲笑振翅飞行的鲲鹏,同伴会在一旁嘲讽葡萄架上奋力爬行的蜗牛,成大事行亲历者的身后往往都有一阵阵的冷眼和口水。他们以“认清现状”

的清醒者自居,故作轻松的说心在山巅的人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殊不知他们自身的知足常乐论不过是对自己无能的掩盖。他们并非真正学会了满足这是为自己无能先行,又心有不甘的恼火发泄牢骚。当鹏鸟背负着苍天俯瞰大地之时,麻雀仍在原地叽叽喳喳。与这些人言之,正如夏虫不可语冰。

既然杂念已经排除,目标已经明确,那么剩下的事情很简单也很纯粹。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强壮你的肩膀,磨练你的心性,在真正站上山巅之前不要停下。恰如余秋雨在《沙漠隐泉》中所写,也许每进一步便会滑退半步,也许攀登高峰已经变成了与山峰的厮磨,但只为了已经踏下的这段长长的脚印,爬;只为看看山那边的景色,爬。目标坚定者,纵使道路且长,也会行而将至。热爱与信念,刻苦与努力,最终可抵岁月漫长。走过的每一步,回头看都算数。

鹏鸟乘风飞起,纵使缥缈的蓬莱也可到达。如果知足常乐,或许今天的高铁仍是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当下的稻香也许就少了杂交水稻;如果小满则安,“两弹一星”的曙光不会从地平线上升起,民族复兴的伟业也无从起航。不轻易自我原谅,不随便自我释怀,心有所想,眼里才会有光。纵使深陷绝路,也别总埋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谁知道下一刻是否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一直走,就这样走,就算会遇见什么……”朴树的《平凡之路》唱的其实是不凡。毕竟就算到不了山巅,我们仍要不停地行走在登山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