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林

初二作文 作者:烟雨楼

  那天早起,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老林的女儿。她十分悲伤,说父亲走了,临终叮嘱她一定通知到我,希望我去送他最后一程。

   ……

   一天,老林把我叫到办公桌前,很认真地问:“你愿意来出版社当编辑吗?”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到团中央直属的出版社当编辑,想也不敢想。在我的认知中,编辑必须学富五车,而我只是初中毕业,有什么资格去决定一本书的命运?老林对我的器重从何而来?就因为借调期间写了两篇人物通讯?见我一时无语,老林似乎猜到了我在想什么,笑了笑,用手捋了捋整洁的发型,语气中充满鼓励:“你行,只要努力,会成为一名称职的编辑的。”

  就这样,我成了中国青年出版社最年轻的编辑。在我自觉工作渐入佳境时,突然遭遇了一记迎头棒喝。那天上班,走进编辑室,同事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和我打招呼,而是沉默不语,一个个埋头看稿。我坐下,读今天传阅的重要文件和通知,一看,是老林的一个批示,附有我写的一份审读报告,他标明了几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他的批示措辞严厉,称不论是水平低还是工作疏漏,都不能成为被原谅的理由。我蒙了,大脑像被按下暂停键,一片空白。因为前几天,老林才刚刚“修理”过我:我负责的一本散文集,送审时夹带了“私货”——我写的《荷花赋》,心里祈盼老林能够“放行”。当时我太想在书刊上发表作品了。不想,老林二话不说就把稿子撤了。再加上这次的批示,我顿时像一朵刚被风雨吹打又被阳光暴晒的花儿,蔫头耷脑。

   过了几天,我正准备吃午饭时,老林捧着一个大瓷碗,走到门口书柜的玻璃窗前,停下脚步伸头照照,然后看看我,招呼道:“小杜,走,喂脑袋去。”我知道,他是在向我示好。一编室主要出青年读物,作者以党政干部居多,我曾建议请作家撰稿,老林一直未置可否。正是在那天的饭桌上,他充分肯定了我的想法。他的支持一下子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让我的潜能得到超常发挥。

  老林就是这样,严厉中不乏热情、真诚,还有着包容且有趣的灵魂。那年,他带我到长沙出差,住在湖南宾馆,半夜我被他的鼾声吵得无法入睡,便另开了一间房。老林起床后找不到我,急得够呛,在服务员的引领下急火火推开我的房门时,没有表现出我想象中的不满,而是长叹一口气,与其说是嗔怪,不如说是释然:“睡好了吗?赶快洗漱,还赶得上早餐。”

  我感谢老林,如果说人生是一条崎岖的山路,老林便是我攀缘过程中的一道风景,他给了我前行的勇气。我告诉老林的女儿:“去,我一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