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

初一作文 作者:幸福请降临在思思手中

立秋那日,我分明听见夏天撤退的脚步声——不是落叶,不是凉风,而是声音。清晨五点半,窗外蝉声里突然掺进了一声鸟鸣,清亮如碎玉,划破了暑气的重帷。

从那天起,声音便成了秋天的信使。

最先变化的是风。夏天的风是混沌的,裹挟着各种杂音扑面而来;而秋风变得清瘦,学会了筛选。它只带来最干净的声音:竹林里竹叶相触的飒飒声,像许多绿衣女子在低声交换秘密;梧桐叶柄断裂时的“咔吧”声,清脆果断;还有晾衣绳上白衬衫被风鼓起又落下,发出的噗噗声,像一只温柔的巨鸟在缓慢扇动翅膀。

最动人的是雨声的改变。夏雨急躁,噼里啪啦砸在瓦上,像失控的鼓点。秋雨却学会了分寸,它细密地织成一张声音的网——落在青石板上是“滴答”,落在残荷上是“噗噗”,落在湖面是“淅淅”,每一种都清晰可辨。深夜秋雨敲窗,那声音不惊不扰,只是耐心地提醒:季节正在更迭,时间正在流逝。

但秋天最深的声响,藏在收获里。

故乡的晒谷场上,稻粒在竹席上翻身,发出细碎的沙沙声,那是阳光与谷粒的私语。邻家院子里,打枣的竹竿起落间,红枣噼里啪啦砸在布单上,每一声都饱满甜润。巷口炒栗子的大锅哗啦啦响,黑砂与栗子翻滚碰撞,那是温暖的声音,光是听着就觉得手心发烫。

这些声音里,有一种丰盈的寂静。

是的,秋天的寂静是有声音的。当你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会听见一种辽阔的安静——虫鸣歇了,蛙声止了,只剩下土地粗重的呼吸。那呼吸深沉而满足,像一个刚刚分娩的母亲,在疲惫中透着欣慰。

这样的秋声,总让我想起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那该是怎样一种声音?是雨水从松针滴落的清响,是月光流淌过青石的潺湲,是浣女归来时竹篮的轻晃,是莲舟划过时水波的微漾。这些声音太轻,太净,需要一颗极安静的心才能听见。

古人听秋,听出的是悲凉。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叹“万里悲秋常作客”。他们听见的是梧桐夜雨、孤雁哀鸣,是生命走向衰败的挽歌。

可我在今天的秋声里,却听出了另一种韵律。

晨起跑步,脚下落叶碎裂的声音像在鼓掌——为夏天的盛大演出谢幕,为秋天的简约登场喝彩。校园里,新生的军训口号铿锵有力,那是生命在秋天重新出发的宣言。深夜书房,翻书声沙沙不绝,像春蚕食叶,那是思想在寂静中生长的声音。

原来,秋天从不是终结,而是沉淀。它让喧嚣的归于沉静,让浮躁的归于厚重,让所有的声音都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

昨夜又下雨了。我靠在窗前,听雨声渐渐沥沥,忽然明白:春天的声音是萌发,夏天的声音是生长,冬天的声音是收藏,而秋天的声音,是成全。它成全了果实的饱满,成全了叶落的静美,成全了天空的高远,也成全了我们倾听自己的时刻。

当最后一声蝉鸣消失在暮色里,秋天真正地来了。它带来的不是寂静,而是一种更深的响动——那是时间流动的声音,是生命成熟的声音,是我们在喧嚣世界里终于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这声音很轻,轻得像一片银杏叶旋转落地。

这声音很重,重得能装满整个季节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