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

初一作文 作者:伏龙潭主

廖化(?-公元264年),本名廖淳,字元俭,荆州南郡襄阳中卢(今湖北襄阳)人,是三国蜀汉政权从兴盛到覆灭的全程见证者,也是被后世俗语严重低估的忠勇将领。

他的人生起点与蜀汉核心圈层紧密相连,早年曾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以文职身份参与荆州事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兵败被杀,荆州沦陷,廖化被迫降吴。但他始终心系蜀汉,用“诈死”之计骗过东吴上下,随后带着老母昼伏夜出,冒着生命危险向西逃亡,最终在秭归与亲征东吴的刘备相遇。这份“弃吴归蜀”的忠烈,让刘备深受感动,当即任命他为宜都太守,廖化也从此正式从文官转向武将,开启了军旅生涯。

刘禅继位后,廖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他先任丞相参军,后迁广武都督、阴平太守,成为蜀汉边防的重要力量。延熙元年(238年),廖化率军迎击魏国南安太守游奕,以灵活战术击败敌军,还斩杀了魏将王赟,这一战成为他军事生涯的经典战绩,证明了他并非“平庸之辈”。

随着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廖化逐渐成长为核心将领。景耀二年(259年),他升任右车骑将军,获授符节,兼任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与左车骑将军张翼并列,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姜维。此时的廖化已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具备战略眼光的决策者——他多次反对姜维连年北伐,认为蜀汉国力薄弱,过度征战会耗尽民力,可惜这一理性建议未被采纳。

景耀六年(263年),魏国伐蜀之战爆发,廖化奉命率军支援姜维,与姜维、张翼等人在剑阁死守,成功阻挡钟会大军。但邓艾从阴平小道偷渡,直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廖化无奈随姜维向钟会投降,次年在被迁往洛阳的途中病逝,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后世因“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俗语,误将廖化视为“能力平庸”的代表,却忽略了他的忠烈与才干。《华阳国志》将他与王平、勾扶、张翼并称为“后起之秀”,陈寿在《三国志》中也评价他“以果烈称”。从关羽主簿到车骑将军,从弃吴归蜀到死守剑阁,廖化用一生诠释了“忠”与“勇”,是蜀汉后期名副其实的“擎天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