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 作者:唯唯w小禮大王ovo

窗棂上悬着的那串风铃,是去年深秋从山脚下的老店里淘来的。木质的横梁泛着温润的蜜色,串着七八个玻璃铃盅,每个铃盅里都嵌着一小片碎贝,像盛了半盅星光。平日里它总静着,垂在午后的阳光里,像一幅凝固的画,直到风来,才忽然醒过来,摇摇晃晃地,把时光摇成了一首浅吟低唱的诗。

清晨的风是最轻柔的,带着露水草叶的凉。它从窗缝里溜进来时,先拂过风铃的木梁,再轻轻碰了碰最底下那只铃盅。铃盅便晃了晃,像刚睡醒的孩子伸懒腰,叮一声,轻得像怕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这一声落下去,旁边的铃盅也跟着动了,先是小幅度地摆,玻璃壁碰着玻璃壁,发出细碎的“叮铃”声,像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又像春蚕在啃食桑叶,细听时仿佛有,稍一走神,便又消散在晨光里。

我总爱坐在窗边看它。阳光斜斜地打过来,透过玻璃铃盅,把碎贝的光泽折射在白墙上,晃出一圈圈流动的光斑,像水里的涟漪,又像星星落下来的影子。风铃晃得慢,光斑也跟着慢,一荡一荡的,把整个房间都晃得柔软起来。有时风大些,铃盅们撞得热闹,声音便脆生生地连成一串,像谁在轻轻拨弄琴弦,又像一群小姑娘在低声笑闹,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调子。

忽然想起外婆家的老风铃。那是挂在堂屋门楣上的,竹编的架子,串着陶土烧制的小铃铛,颜色是朴素的青灰色。小时候我总爱跑到堂屋门口,对着风铃用力吹气,看它晃得东倒西歪,听那“咚咚”的闷响,像老槐树在说话。外婆坐在门槛上择菜,听见声音便抬头笑:“风是有脚的,你别催,它自然会来摇铃。”

午后的风带着点暖,风铃晃得也慵懒。玻璃铃盅在阳光下透亮,像浸在蜜里的冰块,泛着淡淡的光晕。有只蜜蜂从窗外飞进来,绕着风铃转了两圈,仿佛被那细碎的声音吸引,停在其中一只铃盅上。风铃轻轻一晃,蜜蜂便振了振翅膀,却没有飞走,只是跟着铃盅的节奏,一起在风里荡着。那一刻,风是琴师,风铃是琴弦,连蜜蜂都成了乐谱上的音符,整个房间都成了一首流动的歌。

天渐渐暗下来,夕阳把风铃染成了橘红色。风也变得温柔,风铃的声音慢了下来,像谁在低声呢喃。我伸手碰了碰最底下的铃盅,指尖触到玻璃的微凉,它晃了晃,发出一声轻响,像是在回应我。忽然觉得,风铃是有灵魂的,它把风的形状,变成了声音;把时光的流逝,变成了旋律。每一次晃动,都是风与时光的私语,是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夜里下起了小雨,雨丝打在窗玻璃上,发出“沙沙”的声音。风铃在风里晃着,声音比白天更清冽,像掺了雨的月光,落在耳边。我躺在床上,听着风铃的叮咚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催眠曲。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在雨天里给我讲的故事,那些故事像风铃一样,在记忆里晃着,发出温柔的声响。

雨停了,风也小了。风铃静静地悬在窗棂上,像睡着了一样。但我知道,只要风一来,它便会醒过来,继续在时光里晃着,唱着。它不像钟表那样,用指针催促着时光;也不像钟声那样,用厚重的声响宣告着时刻。它只是轻轻地晃,轻轻地响,像一个温柔的记录者,把风的痕迹,把时光的味道,都藏在那一串串清脆的铃音里。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串风铃。它可能挂在童年的屋檐下,挂在故乡的窗棂上,或是挂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每当风过,它便会晃起来,发出熟悉的声响,提醒我们那些温柔的时光,那些美好的相遇。就像窗棂上的这串风铃,它不只是一个物件,更是一段时光的印记,一缕情感的寄托,一首永远在风里轻唱的诗。

风又起了,风铃晃了晃,叮一声,清冽而温柔。我望着它,忽然觉得,时光也像这风铃一样,在岁月的风里轻轻晃动,每一次响,都是生命里最诗意的瞬间。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桂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