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19

六年级作文 作者:板神在这

学期末的紧张氛围像逐渐升高的气压,笼罩着两个校园。林晚照和苏念的联系频率自然而然地降低了,但并未中断,只是变得更简洁、更有针对性。一条“我去图书馆闭关了”的消息,对方回一个“加油”的表情包,便心领神会。偶尔在深夜,林晚照从堆积如山的戏剧理论笔记中抬起头,会收到苏念发来的一张照片——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旁边摊开着写满复杂公式的草稿纸,配文:“第三杯。希望细胞还在分裂。” 他会回一个“摸摸头”的表情,然后继续埋首书海。这种默契的、互不打扰却又彼此知晓的陪伴,成了备考期间最好的慰藉。

考试周终于在一片兵荒马乱中结束。最后一门交卷的铃声响起,林晚照走出考场,夏日灼热的阳光扑面而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肩上的重担瞬间卸下。几乎在同一时间,手机震动,是苏念的消息:“解放。”

短短两个字,却让他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他们没有立刻安排见面,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先回家,享受几天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事事的休整。林晚照在家睡了整整一天,醒来吃着母亲准备的、久违的家常菜,听着父母关切的唠叨,感觉身心都被一种平淡的温暖包裹。苏念则把手机调成静音,窝在沙发里看完了好几本与物理无关的闲书,享受着思维完全放空的奢侈。

几天后,精力稍稍恢复,林晚照才在群里提议:“‘同舟号’好久没检修了,要不要回模型店看看?”

周末的下午,四个人再次聚在了那间熟悉的、弥漫着油漆和旧木头气味的模型店。老爷爷看到他们,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依旧没多话,只是指了指角落里一张空着的工作台。

没有寒暄,没有刻意热络,仿佛中间那几个月的分离和短暂的隔阂从未存在。陈烁一来就咋咋呼呼地展示他新学的3D建模软件,试图在平板电脑上复原“同舟号”的结构,结果线条歪歪扭扭,被沈雨薇无情嘲笑。沈雨薇则带来了她的素描本,上面画满了她在B市采风时看到的街景和人物速写,线条流畅,充满生气。林晚照和苏念并肩坐在一旁,听着陈烁和沈雨薇斗嘴,偶尔相视一笑。

他们这次没有开始新的庞大工程,而是合作修复一个老爷爷收来的、有些残破的旧式帆船模型。陈烁负责检查龙骨和桅杆的稳固,沈雨薇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船帆上积年的灰尘,林晚照和苏念则一起研究那复杂到令人头疼的缆绳系统。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聊起各自的期末经历,抱怨变态的考题,分享遇到的趣事。那些在线上无法详述的疲惫和压力,在此刻面对面的、随意的交谈中,慢慢消散。

“所以,你那个先锋话剧,后来还有人提吗?”陈烁一边拧着一个小螺丝,一边问林晚照。

“早没了,”林晚照耸耸肩,“就像投入湖里的一颗小石子,涟漪散了就散了。”

“但站在舞台阴影里的样子,很像专注拼模型时的侧脸。”苏念突然轻声接了一句,手里还在理顺一根细小的缆绳。

林晚照动作一顿,看向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轻轻触动。他以为她早就忘了那句安慰的话。

沈雨薇敏锐地捕捉到这细微的互动,用胳膊肘碰了碰陈烁,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修复工作进展缓慢,却充满了乐趣。当最后一面小小的船帆被沈雨薇用稀释的胶水小心固定好,那艘曾经破旧的帆船模型终于重现了它昔日的优雅轮廓。老爷爷走过来,拿起模型对着灯光看了看,点了点头:“还行。”

这简单的两个字,让四个人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不仅仅是修复了一个模型,更像是对他们四人关系的一次象征性维护和确认。

离开模型店时,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陈烁和沈雨薇走在前面,争论着晚上去哪里吃饭。林晚照和苏念落在后面,步伐缓慢。

“暑假有什么计划?”林晚照问。

“导师有个项目,可能会提前去实验室帮点忙,”苏念说,然后看向他,“你呢?”

“可能找个地方实习,或者……就窝在家里写点东西。”林晚照笑了笑,“反正,时间还长。”

“嗯,”苏念点点头,“时间还长。”

他们没有制定详细的见面计划,也没有对未来做出任何宏大的承诺。但那种松弛而确信的感觉,弥漫在夏日晚风里,比任何誓言都更让人安心。

这个暑假,似乎注定不会像上一个那样充满戏剧性的疯狂。它更像是两次激烈航行之间,一段平静而宝贵的泊岸检修期。他们回到各自的原点,在熟悉的氛围中补充能量,在轻松的相聚中巩固联结。前方的海域或许依旧未知,但“同舟”的伙伴还在,船体也经过检修,变得更加坚固。这平静本身,就是一种蓬勃的力量。

返回列表

上一篇:雨村——随笔

下一篇:念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