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取经路即是人生路

初二作文 作者:昙花似锦

重读《西游记》,不再只盯着孙悟空的金箍棒和猪八戒的大肚皮,反倒被那条漫漫西行路绊住了目光。十万八千里的跋涉,像极了每个人在世间的修行,藏着太多关于坚持与成长的隐喻。

唐僧的袈裟总沾着尘土,却从未遮住他眼底的坚定。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僧人,会被白骨精的伪装骗得落泪,会因孙悟空的“顽劣”念起紧箍咒,却在每次被妖怪掳走时,都挺直脊梁说“我要去西天”。他的“迂腐”里藏着最珍贵的东西——信念。就像生活里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理想,旁人笑它天真,唯有怀揣者知道,那是暗夜行路时的星光。

孙悟空的金箍棒能扫平妖魔鬼怪,却扫不散他的成长阵痛。从大闹天宫时的“强者为尊”,到三打白骨精后被逐的委屈,再到后来默默守护唐僧的沉稳,他的神通未减,心却渐渐柔软。这让我想起,真正的强大从不是横冲直撞,而是懂得收敛锋芒,为值得的人弯下腰。

猪八戒的钉耙总敲向美食,却也在关键时刻扛起重担。他会嘟囔“分行李散伙”,却在师父遇险时第一个冲上去;会偷偷藏起馒头,却在悟空被困时跑遍山头求救。这个满身缺点的角色,恰是最真实的人性——有私心,却也有无法割舍的羁绊。

沙和尚的扁担挑着行李,也挑着团队的安稳。他话不多,却总在争吵时默默递上一碗水;他本领不算顶尖,却从未掉队。原来,平凡人的坚守,也是西行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合上书,忽然懂了:取经不是为了消灭多少妖怪,而是为了让师徒四人在磕磕绊绊中,看清自己,读懂彼此。人生这条路,我们何尝不是带着各自的“紧箍咒”与“钉耙”,在风雨里慢慢学会包容、坚持与担当?所谓真经,或许就藏在这一路的修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