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喃

初一作文 作者:唯唯w小禮大王ovo

雾是清晨最先醒来的呢喃。它裹着绒布似的软,漫过青石板路时,连脚步声都被揉得发轻。巷口那株老玉兰还举着半开的花苞,雾絮沾在花瓣边缘,像谁呵出的一口气,慢慢晕开,把花影晕成了朦胧的水色。风从巷尾溜过来,拂过墙根的苔藓,苔藓便顺着风的纹路,把湿润的绿悄悄往砖缝里挪了挪——这是草木与晨光的私语,轻得像怕惊飞了停在玉兰枝上的露珠。

等雾渐渐退去,阳光便成了穿堂的呢喃。它透过老宅院的花窗,在青砖地上织出细碎的格纹,像谁用银线绣的旧帕子。院角的葡萄架刚抽了新藤,嫩绿色的卷须缠着竹竿,阳光落在卷须上,把那点绿照得透亮,仿佛一掐就能挤出汁来。有蜂蝶从墙外飞来,翅膀上沾着别处的花香,停在藤叶上时,翅膀轻轻扇动,抖落的光斑在地上跳着,像一串没说出口的悄悄话。

正午的呢喃藏在水声里。巷外的小河绕着镇子弯了个圈,水色清浅,底下的鹅卵石看得分明。几只白鹅慢悠悠地浮在水面,脚掌划开的涟漪,一圈圈荡向岸边,拍打着青灰色的石堤,发出“啪嗒、啪嗒”的轻响,像谁用指尖轻轻叩着石面。岸边的芦苇刚长到半人高,风一吹,苇叶便互相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儿,和水声缠在一起,成了河与岸的呢喃。有洗衣的妇人蹲在石堤上,木槌轻捶着衣物,水声、槌声、妇人偶尔的低语,混着苇叶的轻响,把正午的时光泡得软软的。

黄昏的呢喃是橘色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蜜色,云层像被晒化的糖,慢慢往下淌着暖。老槐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斜斜地铺在巷口的青石板上,像一幅晕染开的墨画。归鸟从远处飞来,翅膀驮着夕阳的光,落在槐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又突然安静下来,许是在听夕阳落向山后的声音——那声音该是极轻的,像谁轻轻合上了一本旧书,书页间还留着阳光的味道。

暮色渐浓时,灯成了夜的呢喃。巷口的老灯笼被点亮,昏黄的光透过油纸,在地上投下一圈温柔的光晕。有晚归的人提着灯笼走过,灯笼晃啊晃,光晕也跟着晃,像在地上写着断断续续的诗。墙角的夜来香悄悄开了,香气顺着风的方向飘,钻进人的鼻子里,软乎乎的,像谁在耳边说了句温柔的话。偶尔有猫从墙头上跳过,爪子踩在瓦片上,发出“哒哒”的轻响,随后便消失在夜色里,只留下一串没说完的呢喃。

春日的呢喃是风捎来的。它吹过麦田,把绿油油的麦浪吹得翻滚起来,麦叶互相碰撞,发出“哗哗”的声儿,像一群孩子在低声说笑。田埂上的野花开了,粉的、白的、紫的,星星点点地撒在草丛里,风拂过花丛,花瓣便轻轻颤动,像是在和路过的蝴蝶打招呼。有农人在田里劳作,锄头划过泥土的声音,混着风里的花香,成了春天最踏实的呢喃。

夏日的呢喃藏在雨里。傍晚时分,乌云从远处滚来,先是几滴雨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像谁在弹着轻巧的琴。接着雨便大了些,打在瓦上,打在窗棂上,打在院角的芭蕉叶上,“噼啪、噼啪”,又像是谁在低声吟唱。雨停后,空气里满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墙角的蜗牛慢慢爬出来,背着它的小房子,在湿漉漉的石板上留下一道亮晶晶的痕迹,那是雨留给大地的呢喃。

秋日的呢喃是叶的私语。老槐树的叶子开始变黄,一片两片地往下落,打着旋儿,像蝴蝶似的。落在青石板上,被风一吹,便轻轻滑动,发出“沙沙”的声儿,像是在和石板告别。巷口的柿子树结满了红柿子,像挂着一盏盏小灯笼,风一吹,柿子轻轻晃动,叶子便落在柿子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像谁不小心碰掉了枝头的甜。有老人坐在巷口的石凳上,手里摇着蒲扇,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和叶声、风声缠在一起,成了秋日里最暖的呢喃。

冬日的呢喃是雪的告白。雪悄无声息地落下来,像漫天飞舞的柳絮,飘在屋顶上,飘在树枝上,飘在巷口的灯笼上。不一会儿,整个镇子都白了,白得那么干净,那么温柔。有孩子在雪地里跑着,脚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儿,像谁在雪地里写着快乐的诗。屋檐下的冰棱垂下来,晶莹剔透,阳光照在上面,折射出七彩的光,像雪写给阳光的情书,是冬日里最纯粹的。

其实这世间的呢喃,从来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声响。它是雾与花的私语,是风与叶的轻谈,是雨与瓦的对话,是雪与大地的拥抱。它藏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藏在每一处不经意的景色中,只要你愿意停下来,静下心来听,就能听见那温柔的、细碎的、像羽毛一样轻拂过心头的呢喃——那是万物在对你诉说,诉说着这世间最朴素也最浪漫的温柔。